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热点关注
 第A18版:焦点话题
 第A19版:流金岁月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奥运你我
 第A23版:奥运特刊
 第A24版: 广 告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广 告
 第A30版:法治视窗
 第A31版:股市分析
 第A32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月饼专版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 告
 第B22版:广 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专题
    
2007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口请少开

蒋娅娅


  解放日报 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某官员前不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非法和违规资金大规模流入股市。而根据市场推测,上半年流入中国的游资大约为1219亿美元。此消息一出,引来市场一片热议——“管理层近期是否正调查违规入市资金”、“违规资金是否面临着撤离”,等等。与此同时,对“资金撤离是否导致股市大跌”的担忧也不少。

  不过,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处很快郑重表明:该官员关于非法和违规资金大规模流入股市的观点,只是他的个人观点,完全不代表央行观点。这是否意味着,市场并不存在大规模违规资金,投资者无需担心资金的流出?答案也许不那么简单,毕竟,前不久,中国银监会、外汇管理局等就清查了大量违规资金,并对不少银行机构进行了重罚。由此看来,某一官员关于“非法和违规资金大规模流入股市”的说法,似乎并非没有理由。那么,央行澄清的意义何在?央行真正的观点又是什么?

  不妨回顾一下前段时间印花税调整引发的股市大跌。个别官员“近期不会调整交易印花税”的说法,使得很快出台的印花税调整政策遭遇尴尬。虽然管理层此后在不同场合反复向市场解释,什么“个别官员并不能代表政府”、“政府并没有出尔反尔”等,但市场信心已经受到重挫。

  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管理层一再强调个别官员不能代表政府,但个别官员的一些表述和观点,何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还是基于其政府官员的身份,及其身份背后的政府权威。正因为如此,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每一次公开讲话,甚至是一个细微的表情,都能牵动整个资本市场。在这种震慑力下,格老曾经的公开讲话,更像是一种市场制度,只是在特定时期发表特定的代表政府权威的言论。这在很多成熟市场,都已是一种惯例。

  股市是一个预期市场,一个信心市场。在沪深股市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够完善的前提下,各种市场消息,都有可能左右市场的预期和判断。虽然投资者需要为自己的判断负责,误信了某些个人的观点导致投资失误只能自己承担,但笔者仍希望官员们能够“金口”少开,尽量少一些“个人观点”影响市场信心。而对于管理层来说,与其一次又一次澄清和解释,不如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制度来约束,让官员们开口前慎思,开口时慎言,切不可一吐为快。   (蒋娅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