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转载引关注 军方网友齐打假 驻伊美兵杜撰“伊战日记” 黄敏 |
一名伊拉克男孩待美军士兵亲如兄弟,结果被人割舌;一家餐厅内,美军士兵肆意嘲笑一名毁容妇女;为解闷,美军士兵开着装甲车追赶碾压狗群…… 一名驻伊美军士兵在美国杂志上发表上述见闻,然而驻伊美军9日声明说,这些都是杜撰。 细节耸人听闻 自1月以来,美国《新共和》周刊先后转载一名驻伊美军士兵的3篇博客日记。这些文章署名为斯科特·托马斯,以第一人称讲述见闻,血淋淋的细节描写有点耸人听闻。因此,即便《新共和》发行量较少,也引起了较大关注。 美国另一份刊物《旗帜周刊》质疑这些见闻的真实性,于7月发起行动,号召网友寻找漏洞。 博客作者真名是斯科特·比彻姆,驻伊美军第18步兵团士兵。《新共和》称,与比彻姆的联系缘于该刊女记者伊丽莎白·里夫的牵线搭桥,里夫后来与比彻姆结为夫妇。 军方近日开展的调查发现,比彻姆文中所言并非事实。驻巴格达美军第1步兵师第4旅发言人蒂蒙斯在接受美联社记者电子邮件采访时说:“在调查中,他(比彻姆)所在小组士兵反驳了博客中所有内容。” 《旗帜周刊》说,比彻姆事后也签署一份誓词,承认3篇文章均有夸大、虚假成分。 杂志自我辩解 《新共和》2日在网站主页上称:“我们曾与专家一起核实细节的真实性,联系了一名目击者,并促使作者提供了更多细节。但是,刊载一名来自战争地区的第一人称文章,需要对作者适度信任。据我们对比彻姆的了解,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职业角度,我们都信任他的报道。” 杂志还说,在遭受质疑后,杂志又联系了退役士兵、战地记者、负责公共事务的军官等数十人,论证文章的真实性。此外还联系了比彻姆此前任职公司的5名职员,他们都确认比彻姆文章的真实性,但这5人都要求不公开姓名。 然而,《新共和》也承认,关于嘲笑毁容妇女事件,发生地是科威特,而非伊拉克。杂志还说,美军没收了比彻姆的手机和电脑,他“目前甚至无法联系家人”。 学者提出质疑 佛罗里达州波因特研究所学者斯蒂尔评论说,准许作者匿名,引起文章真实性和合法性问题,“使一个人能攻击他人而免受惩罚”。 而对于《新共和》没能发现比彻姆将科威特的故事“搬”到伊拉克,斯蒂尔深感疑惑:“如果他们找不同来源,做一点核实工作,就能发现错误或者隐藏的欺骗。” 此外,斯蒂尔认为,比彻姆和里夫的夫妻关系,也令杂志编辑轻易相信比彻姆和他的文章。 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双月刊作者麦克利里认为,《新共和》没有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编辑应当做一些调查工作。 黄敏 (新华社供本报稿) 评论 07081011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