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店招为何全部要拆? 有关部门要求统一 市民反映劳民伤财 孙云 |
本报一篇报道曾促使淮海西路442弄至470弄之间的16间门面房统一更换店招,对影响市容长达30年的违法搭建彻底改造,周围居民拍手叫好。然而,因为改造标准“一刀切”,无论街道、商铺或店招新旧,不问青红皂白统统推倒重来,个别街道的店招改造工程也引起了一些负面意见。昨天,松江新桥镇新南街的一位店主就来电提出:这项美化市容市貌的工程能否做得更节约、更人性化一点,对新老街道、城区和店招区别对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崭新招牌也拆 这位店主反映,8月6日接到通知,新南街沿街所有商店的店招将被统一设计的新店招取而代之。当天,便有工程队进驻,乒乒乓乓地干了起来。虽然改装不用自己掏钱,他仍无法接受:“半年前我刚花1400元钱安装了崭新的招牌,现在说拆就拆,这些材料不都浪费了嘛!况且,这是我的私人财产啊!” 不能千人一面 与此同时,闵行、浦东等很多区域的店招统一改造工程也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记者在新华街道、浦兴街道等地看到,一些私人店铺开设时间长、面积小,主要经营饮食、车辆维修、杂货、美发等小本生意,店招原本凌乱陈旧,统一改成狭长的横向店招后,首尾相连,原本杂乱的电线电缆被遮挡起来,店招的高度和字体大小完全相同,米白底色清新自然,枣红色店名醒目而不艳俗,确实规整干净许多。 然而,店招就像商铺的脸面,改造是否会造成千人一面、丧失个性——人们同时也这样担心。市民王先生打了个比方:“倘若南京路步行街的霓虹灯也改得一模一样了,整条街的味道和吸引力说不定也要打折扣了。” 能否区别对待 而且,一些原本就挺漂亮的招牌也被拆了。例如虹井路东侧一新建小区的沿街门面房,建造标准较高,开设的商铺质量也比较好,店招虽风格各异,却都很美观大方,少数店招还是刚亮相的呢。然而,在龙柏街道统一改造计划中,虹井路作为主干道首当其冲。 据悉,面积不到5平方公里的龙柏新村,无论是虹井路等主干道,还是人流量不大的无名街坊路,一律都要统一改造店招,花费高达750万元,其他街道的情况也差不多。虽然,不少街道干部认为,这是花“小钱”换回“大成果”:从长远看,无论是对改善眼前的市容环境,还是迎接世博会,都是值得的。但也有居民提出,能不能有更好的做法呢? 本报记者 孙云 评论 0708101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