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虫夏令营”引出小课题研究 小瓢虫一生吞吃害虫上千 郭剑烽 范小锋 |
本报讯 (记者 郭剑烽 特约通讯员 范小锋)从小到大,一直以蚜虫、介壳虫为食,短暂的一生能消灭成百上千的害虫……一枚黄豆大小的瓢虫,竟然在普陀区青少年中心科技部激起涟漪。带领“捉虫夏令营”从浙江临安归来的王纲岭老师又实地印证了一个实验结果:小瓢虫食量极其惊人。参与实验的金洲小学许多学生认真地告诉记者:七星瓢虫是益虫,我们再也不去“捉弄”它了。 选择喜闻乐见的昆虫,通过小课题研究,最终潜移默化地引出大道理。普陀区青少年中心从孩子喜爱的天牛、鸣蝉、金龟子等昆虫入手,设计一个个小课题,让同学们在趣味中明白“昆虫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大道理。平整草地弊大于利,就是学生们在“白相相”的过程中明白的。小明以自家社区一平方米草皮为例,在四季中发现有草蟋、蚂蚁、蟋蟀、蝼蛄、油葫芦等7类昆虫,其中光蟋蟀就有一雄两雌三尾。草皮经过修剪,一些杂草被拔除,泥土也被平整,表面看似美观,其实破坏了生态。经过小明再次查找,草蟋、蝼蛄消失了,蚂蚁数量明显减少,蟋蟀要等一周后才会探头探脑地进入这片原本熟悉的“陌生家园”。青少年中心科技部的这个小实验得出结论,勤翻土割草,导致气味相异,昆虫以为发生了灾难纷纷逃避。 除此之外,对独角仙昆虫的人工孵化,能直观这类害虫如何钻入树木的“肚子”,破坏林木的全过程;瓢虫实验使同学们对俗称“花大姐”的七星瓢虫“敬而远之”,对喜欢啃食马铃薯的二十八星瓢虫则“深恶痛绝”。 一连串昆虫食量、生存环境、人工孵化的课题实验,使区青少年中心获得了包括上海青少年因特尔创新大赛在内的诸多科技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