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成为推进市场涨升动力 郭勇斌 |
从7月6日开始,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指数狂扫1200点,气势之足令人震撼。不过,今天我们面对的每一个指数点位,都是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的“高位”。所以,尽管指数令人振奋,但我们每一步都走得特别犹豫和小心。而事实上,正是因为这种犹豫,才给市场的上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周边市场的动荡不会给沪深A股造成实质性影响。从7月下旬开始,欧美及香港股市动荡不已,以香港为例,7月26日恒生指数为23000多点,到本周五,大约调整了10%。周边市场的跌势直接冲击了两地的A股市场。如8月1日的动荡以及8月10日市场出现的剧烈波动,都应该跟港股有关系。事实上,在一个资本被管制的大背景中,周边市场的走势除了在心理上会产生一些影响之外,不应该对内地股市形成实质性冲击。内地市场有其独立的基本面,其实质是上市公司业绩提升和资金入市源源不断。 (2)犹豫给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上涨动力。从本周的情况看,除了周四,每天盘中100点的震荡屡见不鲜。也就是说,调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正是因为有了每天盘中的消化整理,加上个股不是齐涨共跌的,很多股票在指数的上涨过程中,已经在进行调整。这些都表明了市场心态很犹豫,没有形成共同做多、看多的格局。正是因为调整是随时在许多股票中已经不断地展开,这反而化解了中期调整的压力,这是市场能够继续保持强势而不进入调整的前提条件。 (3)大流通市值股票的走强给市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7月6日以后,大流通市值的股票表现令人关注。两地千亿流通市值品种有5只,中信证券、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万科。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这五个股票的上涨就为市场增加了数千亿的财富,大流通市值股票走强成为市场中期看好的重要条件。我们有必要对两地市场超过百亿的120多个品种重点进行关注。 同样是“二八现象”,今年7月6日以后的这批股票,同去年年底的那批股票是有差别的。前次主要是大盘股,甚至是权重股,而这次是大流通市值的股票,是可随时变现的股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这跟三个原因有关:一是今年上半年这批股票表现平静,积累了上攻能量。二是狂炒题材股,被管理层坚决叫停。5月30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三是基金要考虑它的流通性。不管怎么讲,上一轮大盘股革命还是有机构在工商银行或中国银行的见顶中猝不及防,这一次同样是大盘股革命,目标重点是可能随时变现的大流通市值的个股。 其实,任何行情的发展,它都有孕育、发展和终结的过程。今天的市场依然受到同样的规律所制约:绝望诞生行情,犹豫展开行情,欢乐终结行情。7月初行情在绝望中诞生了,今天的升势在犹豫中不断展开。我们不能排除接下来还会有震荡,有波动,但正是在这种震荡和波动中,指数越走越高。 上证综研 郭勇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