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10版:女足专版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广告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城市记忆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6版: 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遭遇新锐艺术时经历一场情绪攻击

庄娅琼 董鸿景

  为了表现人的物质化,设计者让西装革履的手机栽了个跟头
  面膜让女子变得美丽,但将敷着面膜的女子表现在画上却是另一种视觉冲击
  ■ 绿色植物上的露水被幻化为人体,柔柔地贴合着自然的弧度,慢慢垂落
  ■ 创造者将克隆引发的各种批判和争议,捏合成这个有点惊悚的倒锥体
  ■ 生着粉红色皮肤的人类对绿色的驴子说什么?天堂在那遥远的城市?
  没有表情的狗头揭示着人情的冷漠
  如此先锋的乐器,不知哪双纤手敢弄

    触目惊心和温柔甜美、晦涩阴暗和绚丽闪耀、疯狂累加和简约彩绘……这些站在两极的形容词,出现在同一场艺术大展上。挂着“新锐”的头衔,人们心中已经对任何可能出现的视觉冲击有所准备。但当这些“琳琅满目”的展品挂着、悬着、摆着、铺陈着、矗立着,当所有年轻艺术家的思绪从四面八方涌过来,还是有些难以招架。

  正在举办的“345°新锐艺术大展”,五十多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挤”满了多伦美术馆一、二、六展厅。油画、装置、雕塑,作者在它们身上淋漓尽致地挥洒着自己的情绪。新锐——本身就是颇具争议的,那么它引起的感官和心理刺激自然值得观者“争议一番”。

  恐惧 由内至外   

  我们总觉得,新新人类喜欢表达自己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可他们却让大家看到了被手机吞噬的人,拎着公文包倒在地上挣扎;在先进的克隆技术的支持下,上百个一模一样的小婴儿被叠加成一个倒锥形的装置;用丝线悬挂着的一只只狗的骷髅头;人身兽面的雕像……它们有不同的名字,却有一样的视觉:恐慌。这几乎成了此次展览的主打词汇。

  “虽然不清楚作者到底要表现什么意思,但总觉得有些怪怪的恐慌感,它们好像是在预示着某种将要发生的灾难。”在现场零星的参观者中,自称是“艺术门外汉”的何嘉森对这样的艺术作品似乎颇有微词:“作为一种提醒也未尝不可,至少可以看得出这些艺术家们在关心人类的环境和发展。用艺术形态把这种担忧表现出来,固然更生动、醒目,但在普通人看来难免有些夸张和别扭。”

  这些忧虑是大众的、抑或是个人的,他们被放大了,从内心的一个情绪点,到具象的艺术实体,或许对于常人来说,艺术家们所选择的形式稍嫌沉重和极端,以至于他们关心社会和人类命运的热情被掩盖了,人们感觉到的是一种冰凉的冷漠。

  趣味 从看到玩   

  艺术品遭遇不解释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更何况是新锐艺术,只是如今的观者似乎更有一份恬淡的豁达。现场有不少结伴而来的朋友,把这个艺术当作简单的“玩具”。

  一对情侣在名为“街景”的油画作品前伫立良久,这是两幅方向相反的画作,而描绘的内容是相同的。他们交头接耳、指指点点,似乎颇有心得。想听听他们的体会,两人却莞尔一笑:“我们在做找茬游戏。”原来他们是在两幅几乎一模一样的油画上找寻“破绽”,他们笑言“已经找到了四五处地方”。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一组叫做“态”的作品上。中心四方体的四个面是不同的哈哈镜,镜子前站立着几个不同形态的人像,但是参观的人却把更多的注意力单纯地放在哈哈镜上——这或许也是作者的用心,不同的人站在每一面哈哈镜前,才有更多的“态”吧。

  而艺术家的隐晦的幽默也着实让观者露出舒心的笑容: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上,两只可爱的小猪仍在忘我地亲吻;生殖图腾中可爱的卡通孙悟空。那边是恐慌,这头是轻松的会心一笑,总算稍许平衡了些。

  组合 重新排列   

  “我觉得新锐艺术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异样的视觉角度所带来的观感。”在附近上班的公司职员吴俊哲趁着午间休息来这里走一趟,站在一块叫做“排列组合”的地面装置前,他正用自己的见解去欣赏:“每个人都知道看事物要学会用不同的角度,难就难在找不到新的角度,艺术家之所以独立、聪明,甚至伟大,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视觉比一般人都宽广,他们帮我们找到新的视觉点,或者索性把原来物质的组合拆开,用新的方式排列,就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了。”

  瓢虫形的琵琶、地面和云端交错的梦境般的油画,这些打破自然物质规律、组合的作品带有一股浪漫和唯美,用创意打开了人们全新的视角。

  我们到底该怎么消化和吸收新锐艺术,某位网友的留言或许诠释了大部分人的感受:“新锐艺术应是在某一段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比较新颖、生命力比较顽强和旺盛的艺术形式。而当它发展到穷途末路的时候,就不再是新锐了。某一种艺术形式在今天可以称得上是新锐,但到了明天可能就不是了。所以新锐只能是一个代号,就像是一个罐子,在不同的时候装着不同的东西。”

    ◆ 庄娅琼 文 ◆ 董鸿景 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