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10版:女足专版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广告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城市记忆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向上博捐献两件稀世国宝及众多珍贵文物
潘达于女士安然辞世

林明杰

  ■ 潘达于捐赠的大克鼎
  ■ 潘达于在百岁寿宴上

  本报讯 (记者 林明杰)国之重器西周青铜器大克鼎和大盂鼎的捐赠者、上海文史馆馆员、百岁老人潘达于于8月8日晚在苏州安然辞世。

  潘达于女士出生在苏州,原姓丁,1923年出嫁到苏州望族潘家。潘氏家藏丰富,有“滂喜斋”专藏珍本书籍和“攀古楼”专藏青铜器。自上世纪20年代起,潘达于成为潘氏家族大量珍贵文物的实际看护者与掌管者,为妥善保藏它们倾注了大量心血。抗日战争期间,她在家人协助下,将包括大盂鼎、大克鼎在内的家藏珍贵器物深埋地下,书画及部分古董则安放在隐蔽的隔间中。日军多次上门翻查劫掠,却始终没有发现这批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潘达于经过慎重考虑,认为“有全国影响的重要文物只有置之博物馆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遂于1951年向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捐献了青铜重器大盂鼎和大克鼎及其他珍贵文物200余件。当时的文化部部长为此签发褒奖状。

  2005年,潘达于老人百岁生日前夕,记者曾拜访其于沪上的家中。这是位非常可爱的老人,健谈,乐观。当时,据她83岁的女儿介绍,别人做家务她还总不放心,要自己再做过;每天晚上她都要等家里人都睡了才安心去睡。这位闻名海内外的大收藏家生活非常俭朴,家中已没有任何古董字画。她说,东西放在博物馆很放心。潘达于的脸上总洋溢着童真的喜悦神情。她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最贪白相(玩)”。

  50多年来,潘达于女士从未向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上博建新馆时,大克鼎到日本去展出,当日本记者问她,捐了如此价值连城的文物是否后悔?她朗声道:“捐大克鼎是我自愿的,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上海博物馆非常敬重这位老人,派专人长年与之联络,照顾其生活。2005年,上博在大厅中为潘达于老人举办百岁寿宴,并隆重地将长年借展在京的大盂鼎请回上博,与大克鼎一起作特展。

  据悉,潘达于老人去世当晚并无迹象,她像往常一样喝了粥,9时25分无疾而终。潘达于告别仪式将于下周二在苏州举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