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的掌门人 何念 郭虹渊 丁盛 |
| ||
| ||
| ||
| ||
| ||
|
这几天,话剧版《武林外传》演疯了,场场爆满。演出时气氛热烈,掌声雷动,演员满场飞,舞台被延伸到整个剧场,形成一种奇特的立体感。导演何念说,他导戏至今,这部戏是现场气氛最好的。其实,何止是这部戏的气氛热烈,此前的《双面胶》也是。80后的新生代导演何念,在短短的四年中,已成功地推出了《恋人》《跟我的前妻谈恋爱》《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双面胶》等八部话剧,几乎部部叫座,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票房保证”,被媒体称之为“何念现象”。 1.后现代的《武林外传》 话剧《武林外传》事实上是电视剧《武林外传》的前传,莫小宝在和龙门镖局千金佟湘玉相识前,曾与另一个风尘女子定春一见钟情。两人在青楼认识,一个打杂,一个是混得不怎么样的妓女。两人从互相斗嘴,到渐生情愫,到最后以身相许。同名电视剧的女主人公佟湘玉,整出戏里就没出过场,不过,导演何念也不忘借莫小宝的话调侃一番:“佟湘玉啊,不是有八十集电视剧去写她嘛!” 见了何念就忍不住想笑,因为《武林外传》太好玩了。我们问他:“怎么会想到导这样的一部戏?”他说:“因为投资方,北京联盟影业有限公司已经把《武林外传》做成一个整体的品牌形象,延伸的产品包括网络游戏、动漫、话剧、电影等。我就做了话剧这块。”“和宁财神的合作怎样?”何念笑:“和宁财神算是一见如故,从今年2月起,我们就开始策划构思。他写剧本的速度非常快,只花了2天时间就完成了剧本,我当时就觉得非常好。”“那么,拿到剧本后你是怎么排戏的?” 何念自信地说:“我排戏方法绝对跟传统的不一样。每次排戏我要求所有的演员都到场,每个动作大家都来试,最后我来决定用哪一种,我会让大家把想象力发挥到极致。我不固定演员的表演,在了解他们的特长之后,我会把他们的优点放大。”何念几乎是“榨干”了演员的想象力,和这样的导演合作一定是非常痛苦的,但又是快乐的。所以,排戏的过程是“痛并快乐”。 我们问何念:“说这部戏是后现代也好、或者无厘头也好,它传递给观众怎样的一个思想?”他说:“其实,这是一个借古喻今的戏。比如莫小宝讨厌江湖生涯不愿接替父亲当掌门,但为了还债空有一身武功的他四处求生无门,让人直接联想到了现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此外,爱情与家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养老保险等现实问题也穿插在剧中。”对自己的戏,何念每场都会坐在观众席看,他说:“开头的几天我是看故事,后面几天,我是看观众的反应,现在看来每个笑点都传达得非常准确。” 《武林外传》是一台充满后现代黑色幽默的浪漫爱情古装剧,何念用特定的舞台手段营造出了唯美的氛围,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又伤感落泪。 2.舞台上,一切皆有可能 何念导的几部小剧场戏,《恋人》《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双面胶》等,都是票房冠军,这次《武林外传》是大剧场,票房也很好。成功一次,有偶然性,次次都成功,说明他确有过人之处,也可以看出何念在把握人情世故方面的从容练达。 何念才27岁,但已经被媒体称为“著名导演”,被同事称为“票房蜜糖”,他有成功的秘诀吗?何念颇有些踌躇满志地说:“我之前所有的剧本都是自己找的,通过朋友我能在第一时间拿到最低的网络小说版权价格。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每年拍一部电视剧,排三或四部话剧。” 何念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大多取材于畅销小说或影视剧,有很好的市场基础,对年轻人的生活和情感也有敏锐的把握,并且往往具有轻松幽默的特点。 2003年,何念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当年,他独立执导了“非典”题材的小剧场话剧《大于等于情人》,小试牛刀。2004年,一部新颖独特的肢体剧《人模狗样》,让观众看到了他的导演功力。这个戏以猎人喻老板,猎狗喻雇员,兔子喻财富,将社会的分配制度一一剖析,看似荒诞不经,却折射出人类的生存现状。该剧一经推出后,就荣获当年上海“最受欢迎的小剧场话剧”称号,2005年,何念携该剧远赴埃及演出,捧得第十七届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评委会最杰出社会成就大奖”荣誉归来。 在话剧版的《武林外传》中,何念使用了拼贴、戏仿、重复等表现手段,将说书、相声、戏曲、电影、肢体表演与木偶表演等糅于一体,既有轻松风趣的幽默、又不乏浪漫温情,既有针砭时弊的嘲讽,也有无厘头的搞笑,呈现出后现代风格。 看过几部何念导的话剧,他的想象力实在是太厉害了。对此他笑着解释:“舞台有个巨大的特征就是假定性,如果把空间打出去,会比电视电影所涵盖的内容更大。我从小就喜欢看武侠小说,一本《笑傲江湖》已经翻烂了。接下来我准备把《鹿鼎记》搬上舞台,表现的手法会更多,魔术、杂技、武打等手段都会用上,没有什么不可以在舞台上呈现的。” 3.何念“前传” 何念是南京人,父亲是话剧团演员,母亲在电视台工作。大凡喜好文艺的孩子,数理化成绩都很差,何念也不例外,他的文体好,弹得一手好钢琴。小时候何念住在剧团的大院里,院子左边是排练场,右边就是他家。当时,何念看过很多同学们根本看不到的港台剧,于是上课时就绘声绘色讲给同学听。他太擅长讲故事了,以至于等同学们有机会看到这些港台剧时,都觉得:这电视怎么不像何念讲得那样精彩。 何念喜欢打篮球,特别是当有很多人看他打球时,他会觉得这比努力学习更有成就感。父母却要他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然而,何念认为人只要有一个特长就可以了:“打篮球可以让所有的人都崇拜我、喜欢我。所以,当时整天跟老师斗、跟父母斗,感觉父母老师永远针对我。”高二时,何念决定去美国打篮球,但他父亲觉得打球不会有出息,所以,最终没能成行。何念说,那时身高成了他最大的障碍,为了能长得更高些,何念打听到一个偏方,每天吃黄豆和胡萝卜。我们大笑:“你怎么会相信这是真的?”他很认真地说:“但那时就是有很多成功案例。你知道吗,为打篮球我甚至按照乔丹的食谱吃饭。”但是何念最终没能长到1.80米,不过1.77米的他已经很帅了。 因为特会讲故事,加上从小在剧院耳濡目染,何念顺利地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我们问:“那时的学习成绩怎样,是不是特别有才华?”何念憨憨地说:“不是,非常的一般。但我善于向优秀的同学学习,我喜欢比我强的对手。”大一的时候,有次小品作业汇报,何念躲在侧门口看同学的反应,看到自己的作业能够让很多的同学接受喜欢,忽然有了跟打篮球一样的成就感和享受。在他看来,导演的职业不受年龄限制,一直可以干下去,另一方面也算是满足了父母对他的期望。毕业分到上海话剧中心,何念想,也许这辈子要从副导演、场记、跑龙套,熬到一定资历才能导戏。然而,话剧中心并不论资排辈,它搭起了一座平台,给每个青年人提供了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每位新导演有两次独立导戏的机会,允许导演自己选剧本,如果演出达到规定的票房指标与相应的艺术水准,今后便可继续导戏。 这种与众不同的机制,给年轻的何念提供了机会。在《大于等于情人》等两台戏通过剧院的考核后,他便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推出关注社会热点的新剧。受在电视台工作的母亲影响,何念对当前社会热点非常敏感,在剧目选择上有着独到的眼光。 27岁的何念擅长讲故事、热爱运动、喜欢吃。他说:“别人出去玩会逛街、购物,我就专门找吃的,哪有好吃的就奔哪。我喜欢分享,作为导演学会分享特别重要,痛苦快乐都和朋友们分享;我还喜欢写故事,我的电脑里储存着大量的故事,就好像是个数据库,我会把好的故事拿出来和朋友分享。” 何念说,运动和音乐就好像是自己的翅膀,给了他开阔的想象力,可以在舞台上自由驰骋。舞台成全了他的理想,他也赋予了舞台更多的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