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请学稼” 白子超 |
子路篇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樊迟,名须,字子迟。小人,学者们早已辨析,拙文也曾说明,一就德言,指品德低下之人,二就位言,指下位之人,即庶民、细民;品德不差,只是见识短浅,思想糊涂,有时也被称为小人,樊迟当属此类。上,与民相对言,应指各级执政者。襁,音抢,背小孩的宽带、布兜。 此章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樊迟又请求学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出门以后,孔子说:“樊须真是个见识短浅的人!执政者重视礼制、礼法、礼仪,百姓就不会不敬上;执政者重视正义、公平,百姓就不会不服从;执政者重视诚信,百姓就不会不动真情,说真话。如果是这样,那么四方百姓就会背着小孩前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种庄稼?” 据《论语》载,樊迟三问“仁”,两问“智”,一问“孝”,一问“崇德,修慝,辨惑”,非常重视品德修养。所以,古今多数学者都认为,樊迟请学稼圃的目的是想以农业救世济民。而这种主张是所谓的“农家”思想。先秦诸子百家兴于战国,却并非自战国始,一些思想早有萌芽,“农家”亦如此。樊迟大概是受到相关影响,认为“农家”思想很有道理。而以孔子为首的儒者主张以德、以礼治国济世,自然会认为“农家”的主张没有抓住要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子才说樊迟见识短浅,思想糊涂。 李泽厚先生评论此章:“在民主政治和现代官僚体制出现之前,中国文官体制是最完备和最有效的,其基本观念可说来自此处。孟子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明确表述。与此相反,中国思想史上一直又有废除劳心劳力区分、由生产者直接管理政务的乌托邦观念,譬如农家、墨家。樊迟大概也可算作其中的一位。”此论可作参考。 过去,批判孔子的人以此章为据,说孔子轻视体力劳动,这恐怕太勉强了。“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不试,故艺。”“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罕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述而篇)孔子何曾看不起普通人的技艺和劳动?(尽管后两句话是孔子幽默的自嘲和调侃,他不一定真的去“执御”“执鞭”,但可以看出孔子并无轻视之意,那毕竟也是人生之路。) 孔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弟子们成为人品正直、道德高尚、知识丰富的君子,然后在“邦有道”的情况下进入政治体制,成为以德、以礼治国的人才。如果一开始就想当个农民,或想以农业治国,那何必投到孔子门下呢?孔子确实有等级观念,可同时也有社会分工观念。读者朋友需切记此点。 读罢此章,联想到当今媒体津津乐道大学本科毕业生去当清洁工、搓澡工。愚以为不妥:其一,中国的大学生不是太多了,而是还少;其二,扫地、搓澡,无需读大学。劝导人们转变就业观念固然不错,但却不能回避教育、社会、政策诸方面的问题。现代社会分工尤其精细,用人者不应乱点“鸳鸯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