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阳光特奥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悠扬的扬州调

高一 赵旭一


  说到“魅力老师”,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人,便是小学时的语文老师朱煜。他那独具一格的扬州调吟唱,令我们至今都难以忘怀。

  记得他第一次为我们吟唱扬州调是在一节语文课上。当时已是下午,内容偏偏又是被我们认为最没劲的古诗讲解。课上了不到一半,班中的大部分同学都已是昏昏欲睡。眼看我们这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朱老师灵机一动,大声道:“那好,接下来,我就用我的老师教我的扬州调,把这首诗给大家吟唱一遍。”这个方法果然有效,我们一下都变得全神贯注起来。而朱老师也不含糊,略微清了清嗓子,便摇头晃脑地吟唱了起来。整个吟唱的过程中,他都一脸的陶醉。只见他半眯着眼睛,身子微微向后仰,做出一副享受的姿态。脚下轻轻地踏着节拍,一只手则如指挥般在空中挥舞着——实际上他是指着黑板上的板书,提示我们他唱的是哪一句。他的吟唱,仿佛是一场表演,又仿佛他便是诗中的主角。

  遗憾的是,如此精彩的扬州调,当时的我们除了哄堂大笑,竟一点也没有体会到其中的古韵神采,直到长大后回想起来,才惋惜地发觉,原来其中还有那么多技巧与内涵。真希望能回到过去,再做一次朱老师的学生。    

  华师大二附中  高一  赵旭一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