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65式军服的演变(上) 徐平 |
| ||
| ||
|
65式军服及其改良型71式、74式、78式整整实行了20年,是解放军装备时间最长的制式服装。尽管今天看来65式军服还不够美观,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身绿,三片红”曾让多少人魂牵梦绕……本文选自《纵横》2007年第7期。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干扰,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65年6月1日取消了军衔制。65式军服是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后中央军委批准装备的制式服装。 为适应取消军衔制后新的着装要求,总参谋部有关部门提出了军队帽徽、领章的修改方案。1965年4月21日,军委办公会议审定了新的服装方案和由总参谋部代军委起草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帽徽、领章和军帽样式的请示》的报告。4月29日,毛泽东主席批示:照办。5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帽徽、领章和部分军装样式的决定,规定陆、海、空军和公安部队,一律佩戴全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原帽徽、军衔肩章、军衔领章和军兵种及各种勤务符号,均予废止;原大檐帽、女兵无檐帽、水兵大顶帽、军官武装带、校以上军官西式礼服和女裙服同时予以废止;官兵一律戴解放帽;海军服装样式改与陆空军相同,颜色为深灰。以上决定从1965年6月1日起生效。 在正式取消军衔制的前夕,1965年5月25日《解放军报》发表了题为《促进我军更加革命化的重大措施》的社论,其中有一段话: 军衔制度取消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公安部队所有部队人员,一律佩戴全红五角星帽徽、全红领章。新的帽徽、领章非常大方、朴素,突出了鲜红的革命色彩。帽徽是一颗红星头上戴,象征着党和毛主席的领导;领章是革命的红旗挂两边,象征着我军非常无产阶级化、非常战斗化。这非常鲜明非常形象地体现了我军的革命本质和光荣传统。 1965年6月1日,所有军人摘下佩戴了将近10年的55式帽徽、领章和肩章。全军上下无论男女官兵,一律佩戴红五角星帽徽和红领章,将之称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从而体现官兵一致的革命传统。6月1日前后,为配合军队换装,《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各大报刊发表了许多文章,盛赞红帽徽、红领章。 65式军服与55式军服的区别是:取消大檐帽,戴解放帽;取消军衔肩领章,一律佩戴红五星帽徽和全红领章,军官与士兵由上衣口袋多少区分;军官取消毛料服装,穿布料服装;海军水兵取消水兵服,着与陆空军士兵相同式样的军服,军官士兵军服颜色一律改为灰色。男战士服装只有两个上挖袋,以此区别于干部。女军人冬服与所在军种男军人相同,女军人夏装取消裙服,女战士与女干部夏装相同。陆军军服和空军上衣的棕绿色改为草绿色,被称为“国防绿”。 65式系列军服的设计以简洁、朴素、实用为准则,式样大致如下: (一)军帽:男、女军人夏帽为解放帽,冬帽统一为栽绒帽或剪羊绒帽。 (二)军上衣:男军人冬夏服均为立翻领,衣襟扣为五粒光面扣。衣袋为内挖袋,干部服为四袋,胸袋扣内藏;战士服为两胸袋,袋扣露于袋盖之上。水兵服为大翻领、披肩套头上,扎袖口(各两个袖扣)。女军人夏服为小开领,两个下挖袋,三粒衣襟扣,冬服同男军人。 (三)军裤:男军人军裤为前开口,女军人为侧开口。裤袋为两个侧挖袋。裤扣为四眼胶木扣。 (四)军鞋:一般使用军用胶鞋(即解放鞋)、军用黑布鞋,干部为皮鞋。夏季部分配发棕色凉鞋。冬季部分配发棉布鞋、翻毛皮鞋。 (五)军服腰带:分两种,一是外腰带(武装带),干部为革制武装带,带头扣为钢制镀铬,靠革制卡别调节长短。战士为帆布武装带,带头扣钢或铝镀铬,靠金属卡扣调节长短,1978年后换为和干部相同的革武装带。二是内腰带(裤带)为帆布或革制,靠金属带头调节长短。 (六)其他:帽徽为铝制烤红漆,初期固定方式为三点,后改为中间横孔方式,用铁丝穿在军帽上;领章正面为红色平绒布,背面为白棉布,有“部队代号”、“姓名”、“血型”的印戳,为战场上伤亡军人采取救护、统计措施提供依据,分四周扎线(前期)和胶裱背(后期)两种。 70年代初军服面料的一次突破——“的确良”军服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发达国家已用化学纤维与棉花混纺织物制作军服。当时我国国内也有少量生产并投放市场。针对我军纯棉军服不耐穿和服用性能较差等情况,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从1969年开始,着手研究多种化纤与棉花混纺织物,先后研制出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配比的混纺织物4批20多种,制作单衣3000多套。经担任不同任务的部队试穿验证,采用涤纶50%、锦纶17%、棉花33%的混纺42/2×21平纹布穿用效果最佳。1971年4月,涤锦纶三元混纺布单衣在北京、广州、沈阳、武汉、兰州等军区扩大试穿。总后勤部1971年6月4日批准定型和批量生产,定名为“71式军服”。经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批准,1972年首先装备中央警卫团和北京卫戍区部队,1973年装备全军。 这种俗称“的确良”的涤、锦、棉三元混纺布新式面料与棉布相比较,具备挺括、不缩水、洗后易干、颜色鲜艳、不易褪色的优点,深受广大指战员欢迎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和喜爱。这是我军军服面料一个质的飞跃。“的确良”的原料聚酯纤维,英文名叫DACRON,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中文名叫“大可纶”,在香港和广东话发音就成了“的确良”。 为检验混纺单衣对战时伤员及其治疗过程有无负面影响,总后勤部组织科研人员对混纺单衣和纯棉单衣进行了耐燃烧、烧伤后愈合、防毒、防热和防红外等性能对比试验,没有负面影响。国家计委、燃化部、轻工部和商业部都积极支持部队装备混纺军服。 一位叫张明的警察,发表过一篇题为《的确良军装》的文章,讲述了当年在部队时穿“的确良”军服的经历: “换发新军装了!”消息传遍了整个军营,战士们日思夜想,早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过去的旧式军装,从里到外都是用纯棉布制作的,虽然质地柔软透气性好,但外表却不挺括,尤其是下过水后,容易起皱纹,不平整又缺乏弹性。新军装的面料是“的确良”,一种涤纶的纺织物,与棉混纺,特点是耐磨、不走样、容易洗和干得快。这“容易洗”和“干得快”对一个军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当然,对我们而言,新军装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挺括”、“平滑”和“光亮度高”。这一点,年轻的士兵最有体会。当我们身穿绿色的“的确良”军装,再佩戴上鲜红色的帽徽领章时,整个人都处在一种精神亢奋的状态,心情也是晴朗的。“人配衣服马配鞍”,简直就是真理。不信你就看看文艺演出吧,无论舞台表演的服装多么五彩缤纷,只要是身着军装的演员上台时,那绝对是另一种风韵,无可比拟…… “的确良”军装的装备,的确改善了我军军服外观,解放军战士走在大街上,公众的“回头率”明显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