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娃来上海学踢球 马丹 种楠 |
| ||
| ||
|
山里娃走进大上海,与上海小囡手拉手学踢球。首支希望小学足球队日前由他们的上海伯伯蔡仁敏带领,从安徽山区来到申城,跟着平凉路第四小学的同龄人学踢足球。穿着红色球衣的10个山里娃,虽然面对生人时腼腆、羞涩,可在足球场上一点也不逊色于上海小囡。 小小足球拉近了彼此的心 毒辣辣的烈日下,杨浦区平四小学的足球场上,气温超过35℃。来自安徽明光市成品·策品希望小学的这群山里娃个个满头大汗,可他们丝毫不理会。一双双眼睛只顾紧紧盯着平四小学的足球教练,露出渴求知识的目光。“三个人一组,一个人带两个,三角形传球。”教练一声令下,两个安徽孩子和一个上海孩子组成一个练习小组,传起球来。“踢球特别好玩。不过,来上海前,我们只会乱踢。现在,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越位、什么是界外球,怎么传球、垫球。” 10个安徽山里娃,10个上海小囡,还分别结成对子。才相处了两天,王凯和他的上海小伙伴张浩已称兄道弟。王凯还到张浩家做客。一到家,张浩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溜冰鞋教王凯滑。 蔡伯伯帮我们建了足球场 “我们的学校在山里,以前,我们都是在泥地上踢球,去年上海蔡伯伯帮我们建了足球场。”孩子们口中的蔡伯伯正是这次“山里娃上海足球行”的策划者蔡仁敏,而成品·策品希望小学正是他和他的妻子带头捐助建成的。2004年,蔡仁敏夫妇和他们的朋友筹钱40万元,在安徽明光市最贫困的三关乡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学。之后,每年,蔡仁敏和朋友都会自掏腰包,帮这所希望小学“添砖加瓦”:送图书、送体育器材、建立奖学基金。 每年,蔡仁敏至少去安徽两次,帮小学添些大型设施,策划每年的暑期夏令营。看到山区的孩子体育活动少,他又掏钱给孩子们造了一片笼式足球场,今年又组织了一次足球夏令营。 来上海的10个安徽孩子,家境都很贫寒。但这些大山里的孩子读书特别刻苦,学习成绩都不错。张培远告诉记者,第一次来上海,他就喜欢上海了,“现在我来学踢球,将来,我要来上海读大学。” 本报记者 马丹 本版摄影 种楠 详细 0708131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