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八一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 广 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风景名胜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8版: 阅 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放军65式军服的演变(下)

徐平

  ■ 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检阅身着65式军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 徐平

  1974年海军恢复了水兵服、女军人穿上了裙子

  65式军服装备后,经过几年的实践,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军内外对海军服装意见较大。1972年,海军着手研究恢复1965年以前的军服颜色与式样,并于1973年7月14日向中央军委请示报告。1974年5月1日,经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批准,部分恢复了55式军服的一些着装特色:海军夏服上白下蓝和全蓝两种,干部服式样不变,戴大檐帽,战士穿水兵服、戴水兵帽;冬服为全蓝,干部和陆勤战士服式样不变,舰艇士兵穿水兵服、戴栽绒帽;水兵服领章改为长方形红色小肩章。这次部分改动的军服被称作“74式军服”,使我军过于单调的65式军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改观。

  74式海军服,式样和55式海军服一样,就是换了帽徽和领章(水兵是全红小肩章)。当时有一些水兵帽子上的字竟然是繁体汉字,那就是55式水兵帽的存货。

  74式海军服刚装备不久,在当年又有小的变动:取消了水兵帽上的飘带。缘由是这样的:1974年6月江青乘坐我海军某部导弹驱逐舰视察大港油田。在与全舰官兵合影时,水兵帽上的金锚飘带引起了江青的注意。只见她忽然皱起了眉头,顺手将身旁战士的水兵帽摘下,指着帽子上的飘带说:“这玩意儿是英国海军为纳尔逊戴孝遗留下的传统,这是帝国主义造成的,为什么人民海军要跟着学?”边说边将飘带弄到水兵帽里边,然后戴到战士头上。江青的话,使合影的官兵个个目瞪口呆。针对江青关于飘带的“指示”,官兵们只能仿效江青的动作将飘带掖到帽子里面去!

  江青所说的纳尔逊,是19世纪初的英国海军统帅。1805年,法国拿破仑军队入侵英国,纳尔逊率领英国皇家舰队打败了拿破仑舰队。激战中,纳尔逊重伤身亡。据说,英国皇家海军为他发丧时,全体水兵都在帽后缀上两条黑纱,表示悼念和敬重。自此以后,英国海军士兵帽就正式缀上了两条黑色飘带。

  但实际上水兵帽的飘带,跟纳尔逊没什么关系。水兵服和水兵帽的样式,都是与海上和舰艇上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兵帽无檐,主要是避免舰艇高速航行时帽檐兜风和使用观察仪器时帽檐碰坏仪器;水兵帽的硬檐圈对水兵的头部有保护作用,使他们不至于因海上颠簸而碰伤头部;水兵帽的飘带既可以做风向标使用,也可以系住帽子不使其脱落。

  但在当时,谁敢顶撞蛮横无理的江青呀。所以从1974年5月1日海军换装,仅仅过了3个月,海军就于当年8月1日把水兵帽上的飘带取消了。8月10日,总后勤部供应部专门下发了《关于水兵帽去掉飘带的通知》:“海军领导机关遵照中央首长的指示,于7月26日通知所属部队,从今年8月1日起,去掉水兵帽后面的两个飘带。”工厂在制作上也开始改变,去掉飘带后的水兵帽,包外注“无飘带”字样。现有库存和即将入库的带飘带的水兵帽,仓库拆除工作量大,发部队后仍有部队按照海军的通知自行去掉飘带。

  但当时很多水兵领到带飘带的水兵帽,舍不得剪掉那两根漂亮的飘带,只是折叠了放在帽子里缝上了。没有了飘带的水兵帽,显得很不协调,怎么看怎么别扭,水兵们也无奈地送它个不太雅的雅号——“秃尾巴鹌鹑”。

  好在时间不长,粉碎“四人帮”后,1979年,海军水兵帽又恢复了飘带。看到那随风飘扬、带有金锚的飘带,仿佛看到了人民海军在破浪前进。

  扩大化纤在军服中的使用

  “文革”结束后不久,1978年我军服装又在71式军服的基础上,以减轻重量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扩大化纤材料的使用。早在1975年,为落实中央军委关于减轻单兵负荷量的指示,总后军需部就开始着手研究以减轻被装重量为重点的军服改革。经过研究筛选样品、部队试穿、征求意见,于1977年12月上报军服改革方案。1978年2月,中央军委批准了军服改革方案,名为78式军服,并投入生产。这次服装改革的特点是进一步扩大采用化纤与棉花混纺织物,增加服装品种,改进生产工艺,在冬服配套和携行规定上也作了较大改进。主要将冬服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为涤卡布料,棉衣里子布改为改维棉布;化学纤维扩大为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等多种;对皮帽和毛皮大衣采用新工艺生产,并对罩衣减轻了重量;对战士军服、女军人夏服加强收腰,战士军服的侧接缝加为两条。

  78式军服改进和增加的被装品种共31个。其中改用化纤和化纤与棉花混纺的品种有罩衣、棉大衣、针织长衬裤、栽绒帽、棉手套、皮手套、锦纶袜、丙纶蚊帐等8种;改进规格和生产工艺的品种有活面分解式棉衣、直毛皮帽、梳剪烫皮大衣女裙服、布鞋、棉鞋、毛皮鞋、解放鞋、雨衣、三用水壶等10种;新增加的有夏作训服、冬作训服、薄料单衣、两用衬衣、针织裤衩、毛毯、背囊、盔式帽、绒背心、干部皮鞋、女干部圆口皮鞋、战士皮鞋、战士人造革外腰带等13种。在78式实际配备过程中,因时间比较仓促,技术、设备、材料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雨衣、盔式帽、丙纶蚊帐等3个品种没有投产;夏作训服、冬作训服、薄料单衣、活面分解式棉衣、毛毯、背囊、战士皮鞋等7个品种,因设计不合理、论证不充分,中途停产或改产。其余21个品种,均按计划从1979年起陆续装备部队,到1983年换装完毕。

  71式、78式服装是我军军服使用材料上的革命,不仅为国家节省了大量棉花,而且由于化学纤维优良的机械性能、抗皱性能和抗霉蛀功能,军服使用牢度,挺括保型性、储存安全性等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因为化学纤维的比重小,使我军冬服重量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也使军服外观得到有效改善。

  65式军服的不了情

  1985年5月1日,全军装备新式服装——85式军服,65式军服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65式军服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我军影响最大的一代服装。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装备时间最长。从1965年至1985年,65式军服包括其“改良型”71式、74式和78式军服,整整实行了20年,还没有哪一套服装超过它(我军87式服装从1988年开始装备,到2007年,也达19年了)。二是发放量最大。1965年至1985年这20年间,是我军兵员最多的时期,70年代中后期曾达到600余万人。这时期平均每年都有上百万新兵,20年间,累计应该有数千万解放军官兵穿过65式军装。而民间各种仿制的就更是数以亿计了。在今天看来,65式军服还不够美观,衣料也过于低廉,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身绿,三片红”还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这期间,化学纤维的应用,为我军军服丰富品种、提高性能、减轻重量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我军65式军服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也一度成为了中国的象征。很多人都是通过它认识了中国。65式军服虽然过于简单,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简单实用、经济实惠也正是它的长处;鲜艳、醒目的红五星、红领章,让人看着就精神!65式军服充满了传奇色彩,曾为全国人民所喜爱,甚至影响了世界军装的发展,许多国家的军服都借鉴了65式军服的优点。65式军服近年来已逐渐引起国内外军服收藏研究者的注意,成为一个重要的探讨课题。某些外国的爱好者还成立了中国65式军服协会。毋庸置疑,在世界军服发展史上,中国的65式军装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摘自《纵横》2007年第7期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