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八一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 广 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风景名胜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8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扇子到空调

弦 子


  我还在学校教书的时候,每到夏天,在食堂主厨的王师傅忙完了午餐,就会拎起皮管,打开水龙头往厨房水泥地上扫射一通,接着拉把躺椅,袒胸露腹躺在上面,手摇蒲扇纳凉。“舒服啊!”他感叹着,然后在蒲扇的渐摇渐止中睡去,仿佛每一个毛孔都是舒服的。

  我知道他是真的舒服,因我体验过从冷水浸透了的水泥地上升起的凉意。

  我们通常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纳凉。有时睡醒了,一身汗水。很快大槐树下纳凉的人少了起来,因为电扇开始流行。有了电扇好啊,按钮一按,满屋子闷热的空气立时变成了凉风。以前手摇蒲扇时,总嫌风小,有了电扇,又嫌风大,好在电扇的外形和功能都在不断改进,风速可以掌控,人也越来越舒服,越来越心满意足。

  有了电扇,蒲扇很少再用,就挂在了墙上。扇子,据说舜的时候就发明出来了,有几千年了,但古人们绝想不到将来会有电扇这种东西出现。有时候在夏天的中午经过老槐树,想起过去在那下面纳凉的情景,已完全变成了模糊而又遥远的怀旧画面。

  厨房的王师傅依旧要在夏天的午后午睡,只是地上不再浇水,手中的蒲扇也没有了,一个吊扇用铁条系了,吊在厨房的大木梁上,因为没有系好,一开电门就“哐哐”地响,我听了难受,但王师傅毫不在意,在那哐哐声中沉睡。他照例会感叹“舒服啊”!但这感叹,已改在了睡后醒来的时候。

  我曾经以为,电扇会就这么流行下去,说不定也流行个几千年,但这才多久,电扇已从商场和百姓家里大面积退潮,取而代之的,是挂在墙壁上的空调。冷气房里泡了几个夏季,有时偶尔在什么地方看见电扇,倒有了隔膜。原来在潜意识里,电扇也已渐渐纳入了我怀旧的行列里。

  关于空调,我记不清是谁说的几句怪话,认为它搞乱了季节,也因此破坏了人们的许多好习惯。但我想,说空调的怪话,大体跟当初胡适批判麻将差不多,一边批一边打,两头都乐此不疲,所以当不得真。即便有了空调,扇子也不是全无价值。空调毕竟不能背在身上,夏日出门,手里有把扇子,既可扇风又能遮阳,很实用。

  又如昨天中午从巷子里走过,见退了休的王师傅正跟另一位老者下象棋。我说:“这么热天还下呀!”那老者轻摇扇子应道:“心静自然凉。”王师傅却像没听见,满头大汗只顾看棋盘。我凑过去看了看,搭话的老者形势大好,王师傅,不消说你也知道了,眼看要输。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