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起来 动起来 忙起来 |
(上接第1版) 目前,上海人大的代表培训工作已经细化为代表履职轮训和专题培训两种类型。履职轮训主要是有关人大制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方面的培训,如审议政府预决算报告培训,监督“一府两院”工作培训等;专题培训主要是结合代表参与常委会的执法检查、预算监督、信访工作等内容开展的专项培训。 培训之外,保障和扩大代表的知情知政权,让代表“耳聪目明”,也是一项重要措施。如今,每个市人大代表都会收到人大和“一府两院”有关公报和近期工作要情通报,每年还能参加3-4次“改革与市情报告会”。 上海人大正在探索邀请代表更多参与常委会工作的机制。例如,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列席人数从过去的每半天七八人扩大到目前的10人以上;邀请代表参加常委会的立法调研、执法检查等工作,每个专题就有百名以上代表参加;部分代表还参与了常委会的信访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的制度也已基本建立。 动起来, 拓展代表履职渠道 今年是监督法颁布施行的第一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5月底拟定50个本年度市人大代表专题调研题目,供各区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认领”,最终确定49个调研题目。冒着上海数十年未遇的高温,代表们深入田间地头、工厂企业、居民小区,最终“超额”完成任务,形成51篇调研报告。 记者看到,这些调研报告每篇约1万字,题目大多紧扣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内容许多是人大代表调研的第一手资料;人大代表的参与度也很高。 两年前,上海市人大代表张文荣“自费调研”,完成了一份64页的“上海市食品卫生情况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在当年上海市人代会上引起高度关注,促使食品安全成为最近两年上海市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今年,张文荣又参加了黄浦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研。谈起两次调研的异同,张文荣说,个别调研无法成为普遍的形式;而今年的组织调研从选题到操作都非常科学,有助于发挥代表的集体智慧,为人大代表增加了一条参政渠道。 事实上,充实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内容一直是上海市人大工作创新的重点。除专题调研外,上海人大还通过改进代表视察工作,让代表“动起来”。目前,上海人大采取集中与分散、小型与多样、知情与专题相结合等方式,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活动,并在视察过程中组织召开视察座谈会,提高视察效能。 忙起来, 夯实代表履职基础 代表法规定,代表有义务“与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上海的人大代表“忙履职”,密切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夯实代表履职基础。 上海市人大代表洪克敏是南京东路街道承兴居委会主任,在履职过程中,她逐渐形成“接、收、听、记”四字诀:“接”就是开办代表接待日,每周二晚上2小时接待选民;“收”就是设立代表信箱,查收选民来信;“听”就是召开选民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记”就是随身携带记事本,专门用来记录看到、听到、想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四字诀”让洪克敏非常忙碌,她也因此成为群众心中“称职的人大代表”。 如今,上海市人大利用网络平台每月举行两次“人大网议日”,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与广大市民开展实时网上交流。同时还在市人大公众网上开设“人大代表资料库”栏目,方便群众通过信函直接与市人大代表联系,让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日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