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培训·留学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2007年8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斯洛伐克的街头雕塑

戴瑞同


  四五十岁以上的中年人,叫起“斯洛伐克”这个国家的名字,恐怕还有些拗口,上世纪90年代初,捷克斯洛伐克联邦两兄弟分家,似乎还是不远的事情。

  在捷克斯洛伐克时期,捷克每年都在财政上补贴斯洛伐克。但是,依靠这笔补贴维持了一个较高生活水准的斯洛伐克人并不领情,也没有心安理得,于是酝酿分家,斯洛伐克人想得很明白,花自己的钱赢得尊重,比什么都重要。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联邦终于解体。

  今夏,当我来到这个国家的首都布拉迪斯拉发,浮光掠影的观光中,感觉到这里的贫乏和单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简陋的火柴盒建筑,夹插在欧式老建筑里,颇不协调。和欧洲的其他国家相比,这里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经典古建筑,也不见街面的奢华和霓虹的闪耀。但是首都市中心广场有条安静的老街,老街上那一座座黄铜雕塑却是妙趣横生,令人称奇。不得不佩服雕塑家的别具匠心,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幽默,无声地为这个年轻的国家添加着活力和色彩。

  从一个真实的窨井里,钻出一个头戴钢盔的中年男人。这座高度不到50厘米的黄铜雕像,伏在地面上笑咪咪地看着来往的行人,他那圆圆的脸形圆圆的鼻子,调皮可爱,极像当年耳熟能详的“好兵帅克”。这是谁呢?越来越多的围观者带着各自的悬念细细琢磨,但最后揭开的谜底却让大家出乎意料。原来这是一位普通城市环卫工人,大名“古米”。一夜滂沱大雨之后,这位“古米”在下水道完成了抢修排险,钻出窨井那一刻,嘴角露出一抹轻松的笑意,尽管他的钢盔还沾着泥水,他的外衣湿透了……多么独特的创意!也许是欧洲人特有的浪漫,这座作品的名字让中国游客一阵哄笑:“裙下的风光真美丽”。

  我还看到一尊年轻军官的铜像,他身披大衣,头戴一顶标准的拿破仑帽,弯腰伏在一张长条椅上,帽檐遮住了他半个脸,看不清他是得意还是忧愁。这难道是拿破仑?然而又一想,不对啊,这里是斯洛伐克,不是法国,怎和拿破仑扯上关系?正在疑惑之际,我抬头看见了塑像身后的一幢大楼墙上,斜插着一面法国国旗随风飘扬,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里是法国驻斯拉伐克的大使馆。

  沿街一路走来,还有猫在墙角边悄悄拍照的狗仔摄影师,小店门外举手向你招呼的胖伙计,老气横秋的日本武士等等,一条十几分钟就可走完的老街,我们看了两个小时还嫌不够。临走之前,似乎意犹未尽,又回转身去,和古米、拿破仑一一告别。

  与所有的欧洲城市一样,布拉迪斯拉发的街头也有不少巨型雕塑,无非是一些与本国历史有关的君主,国王,思想家,文学家以及宗教界人士的塑像。然而,这些如下水道修理工,假拿破仑的雕塑小品,构思独特,更加贴近生活,给城市形象注入了新的生命,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回味无穷。有位作家把这位“古米”先生喻之为“黄铜的幽默”,所谓欧洲,就是用古旧的黄铜雕塑铸于街市的闲散和幽默。我想也是,不善喧嚣,不事张扬,但见品质,这是一种深层的风度。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