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培训·留学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2007年8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泪千行 情悲切 声声呼唤“贺老师”——
近千人昨送别贺宝根教授

钱滢瓅 吴洁宇

  ■ 学生们用一枝枝鲜花表达自己对敬爱老师离去的哀思
  ■ 贺老师的妻子悲痛欲绝本报记者 张龙 实习生 毕瑞晶 摄

  一枝枝黄色的康乃馨,一双双哭红的泪眼,一声声悲痛的低泣。昨天下午的龙华殡仪馆大厅,有一个名字被人们唤了又唤——贺宝根,爱生敬业、舍身救人的“宝宝老师”。近千名学生、亲属、好友、同事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贺老师。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副市长杨定华送来花圈,并委托有关方面代表向家属表示慰问。上海市见义勇为评审委员会追授贺宝根教授“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光荣称号。

  送行者排起长龙

  追悼仪式前半小时,吊唁大厅内、走廊上已站满了自发前来送行的人,近两百个花篮、花圈静静伫立。送别人群中最多的是眼睛红肿的年轻人,大家向这位将毕生之爱献与学生的好老师,深深鞠一躬。吊唁大厅的挽联——“长江滔滔哭不尽倾心教育红烛泪;东海淼淼诉不完献身科学赤子情”,是所有人心声的写照。

  贺老师念硕士时的导师、华师大周乃晟教授,强忍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来送弟子最后一程。“我的学生们看了报道纷纷打电话向我询问。好多人听了都说,贺宝根就是会做这样的事的人。”

  上师大老教授陶康华昨天为共事23年的贺宝根写下一首《七绝——唤宝根》。他告诉记者,贺老师出事那天,他也在崇明,只是未曾碰面。

  许多与贺老师素不相识的市民也赶来了,见一见这位感人的老师。一位市民写来悼念词:“你是我们上海永远的好教授,你是学生们永远的好先生,你是上师大永远的好老师……”

  “贺老师,您别走”

  在思念与伤悲中,遗体告别仪式举行了整整一小时,贺老师身旁,放满了众人敬献的鲜花。吊唁大厅门外,等着向贺老师道别的队伍蜿蜒几十米长,每个人的手里拿着黄花,眼里噙着泪花。“贺老师,您别走呀,您最好了!我一定会记得您的。”一个男生想到平日里和蔼风趣的贺老师再也无法重回课堂,忍不住号啕大哭。与贺老师一起创办社团杂志《地理协会》的大二男生小江,面对贺宝根老师的遗体,“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正在中科院攻读博士的张云奇特地从成都赶来送别恩师。“我的科研方向是贺老师为我指点的。现在,一篇论文很快要在一家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了。这次,我是来亲口告诉贺老师的。”

  “到现在还记得贺老师上的《旅游经济学》,确实是很好的老师啊!”手捧鲜花,98届的陈一如泪眼婆娑,今天她和03届学妹吴艳向单位请了假一同前来,“我们都是贺老师的学生,贺老师的教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大三学生龚毅雯在贺老师身旁轻轻地放下白菊,又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我不是地理专业的学生,但选修过贺老师的课。知道我想了解旅游工作,他热心介绍自己的同学给我认识。他是真的爱每一个学生!”言毕,泪再度夺眶而出。龚毅雯这样理解贺老师的离开:上帝太想念他的天使,所以把天使带走了。

  吊唁大厅的大屏幕上,一遍遍回放着贺老师生前教学、科研的照片,身后的景物变幻万千,惟一不变的是他慈爱的微笑。

  一路走好,贺老师!但愿,你在天堂,依然微笑。

  本报记者 钱滢瓅 

  实习生 吴洁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