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培训·留学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A09版: 目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万扇门窗都能自如开合
“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再现名园盛景
姜燕 杨建正

  ■ 阚三喜的愿望终于实现
  ■ 雕刻精细的古桥上一对恋人栩栩如生
  ■ 建筑上的每一扇门窗都可以开合
  ■ 参观者正仔细观赏这座立体雕塑作品

    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只是历史教科书上一幅“大水法”遗迹的照片。如今,这个记忆终于可以被刷新。正在上海国际体操中心展出的“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向世人展示了这座历史名园的盛景。

  皇家气象一望而知

  这座气势恢宏、巧夺天工的雕刻作品,将参观者带入仙境般的皇家园林。长18米、宽14米的版图上,以1:150的比例囊括了盛极一时的圆明园。园中2500多间房屋,12000棵树木,10万扇门窗,上亿片瓦片,连人物也有100多种造型5000多个。最小的人物造型只有6毫米高,最细的喷泉只有0.2毫米宽;10万扇门窗全部可以开合,泉眼真的能够喷出水来。

  用紫檀木刻制而成的细小窗格间,皆用榫卯相接;陶瓷烧制而成的小人,身着色彩鲜亮的宫服,或坐、或站、或走、或戏,形态各异,富于生气;河边杨柳的枝条,系竹丝穿成,其势如在风中翩翩起舞;殿馆楼阁,气宇轩昂,皇家气象,一望而知。

  名石名木再现原貌

  作品中的殿宇楼台、假山树木,全部选用紫檀木、绿檀、黄杨、红酸枝等名贵木材。在这个被称为东方凡尔赛宫的欧式建筑巨型立雕中,西洋楼的门窗、牌楼、廊柱、栏杆均按原纹饰,用牛骨和寿山石、青田石等名石雕刻,屋面瓦片采用紫、黄、蓝、绿等天然色彩的名石,由金刚石打磨、雕刻而成。

  如此规模的作品,并非整体雕刻而成。聪明的雕刻家,按河流的走势,将整个雕刻工作分成170块,这样既可避免拼接时过多的接缝,又方便操作。

  耗时10年铸就梦想

  阚三喜,上海著名的雕刻家。早年,他父亲将珍藏多年的一本出版于1928年,仅印刷200册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线装本传予他。从此,将圆明园搬上雕台,成了他几十年最大的梦想。为了这座作品,他和伙伴花了3年时间研究文史资料,实地踏勘南北古典名园,感受其中精髓,体味个中风骨。动工后,他在上百名工匠的辅助下,用了整整10年时间,在自己58岁时完成了这一作品。

  本版摄影 杨建正    本报记者  姜燕    详细 070815109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