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女足世界杯会刊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上海味道
 第B13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 告
 第B24版:广告
    
2007年8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母亲河相通的精神

邵大箴


  苗重安是一位不畏艰险的北方汉子。他1938年出生在山西运城,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按照当时国家“抢救传统”的文化战略,他被派到上海中国画院拜贺天健先生为师,学习传统中国画。像许多谙熟传统的老先生一样,贺天健要把这位新来的学生引进民族传统的大门。苗重安在贺天健那里补的是从传统中国画技法到传统中国画精神的课。应该说,他这时才真正摸到了中国画的大门。之后几十年,苗重安不断地在探寻、摸索。

  出生的自然环境和幼年受到的熏陶,使苗重安对严峻、崇高的北方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而青年时期受到的西式素描教育和兼有中西两家之长的写生方法,使他初步获得了造型技能。

  苗重安的作品主要写黄河,“为黄河立传,写华夏之魂”。在黄河滚滚流动的波涛中,他感觉到了民族顽强的生生不息的力量,在描绘和赞颂黄河中,他获得了精神的升华。从1998年开始,他跋涉万里,到青海黄河源头至巴颜咯拉山、扎陵鄂陵湖,到山东黄河入海口以及太行山等地观察、体验和写生,最后完成了“黄河颂系列山水画”。这“黄河颂系列”,写的是黄河流变的历程以及沿岸的景色,实际上是我们民族忧患和奋起的历史,写我们民族深沉和广阔的胸怀。这苍茫的黄河源头,这雄伟的太行山谷,这宽阔的入海口,还有那些万千气象的西岳华山、东岳泰山、晋陕峡谷、壶口瀑布以及那些标志着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轩辕庙,刻记着我们民族奋斗印迹的龙羊峡……苗重安着眼的不是这些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外貌,而关注的是它们所体现的一种生气、一种力量、一种宏大的精神。而这种生气、这种力量与精神之所以能在画面上得以体现,靠的是作者自身的胸襟、修养与感情积累。苗重安勤奋敦厚、实在的秉性与开阔的性格,在体验与描写黄河两岸景色时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也在不断地净化着自己的心灵世界。他缘物寄情,把具体、细致的客观物象描绘与抒发自我的主观感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些景象位置的经营,它们整体与细部的呼应关系,实写与虚写的相互照应,以及物象轮廓的清晰与融洽,都体现着作者饱满而细致的感情。大幅严密的实写更彰显了画家对整体关系的处理、笔力的苍劲与墨彩润湿之间所造成的气韵的准确把握,叙说着黄河饱经沧桑的经历、表达着他内心的激情。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获得的审美满足还有些独特的东西,那就是十分感人的作者献身于艺术的精神。作品如人。作品的风格面貌也是画家品格的显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