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女足世界杯会刊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上海味道
 第B13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 告
 第B24版:广告
  
2007年8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购房“综合症”

韩冬 谭初岸


  ●本报上海地产率先发起“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搜索行动;

  ●“买得起、住得起、信得过”的房子将陆续在本报推介展示。

  很少有一种消费行为能像买房让人这么费脑筋的。

  面对市场上的数千个楼盘,想要觅得自己最钟意也最适合自己的房子,确实是件搞不好就让人抓狂的事。

  焦虑、焦虑、焦虑,在一些购房者中存在的这种症状,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楼市不像商场,高档、中档、低档壁垒分明,各取所需容易得多;而商场里的产品价格标准单一,计算方便,值不值得买、能不能买很容易算清楚,但楼市里单价、总价、户型、区域、发展前景多种因素加在一起才能算出性价比,这种消费模式就更让人焦虑。

  买不起、住不起、信不过是最典型的焦虑表现,在这个专题报道中,购房焦虑症“患者”的故事让我们觉得不安。

  其实,楼市总有好房子。在请来“购房专家”诊疗这些病症之后,我们也希望接下来能好好梳理一下上海楼市,尽可能找到那些适合百姓居住的好房子,也希望“焦虑症患者”能在我们接下来的报道中尽快地“恢复健康”。本报上海地产下周将继续为您剖析楼市,寻找买得起、住得起、信得过的好房子。(韩冬)绘图 谭初岸

  详见本报  今日B18、19版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