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轱轳”会 周铁钧 |
我在一家报社做记者时,应邀采访过一个听起来很奇怪的会。先看会标:“××市精简会议动员大会”,与会者当然都是有权召集会议的人。会议开得相当规范,主持人宣布会序,分管负责人做动员报告,接下来是表态发言,最后主要领导强调会议的重要性。 会后我半开玩笑地问主持人:“你不觉得会标写得很滑稽吗?” 他也是一脸无奈:“是有些不合适,但这是上面要求的,也是这样一级一级开下来的。”按开会的程序或习惯,如果是“动员会”,就必须要延续再开两个同样规模的会,才能算最终“散会”,一个是经验交流会,一个是总结表彰会。假如愿意开,中间还可以夹杂座谈会、报告会、汇报会…… 时隔不久,我又被邀请到这个地方采访会议,再看会标:“××市农业、畜牧、林果、水利工作会议”。我突然悟觉到,将这些主要部门的工作集中到一个会议布置,“精简会议”的会议有效果了。于是,我写了一条“简会新风扑面来”的消息发表在报纸上。 不料报道却给这个地方招来麻烦,把这些重要部门集中在一起开会,工作怎样布置?业务怎样安排?领导怎样管理?部门怎样协调?“友邻地区”的取经者一拨接一拨你来我往,弄得当地干部整天要接待、陪同、介绍、汇报…… 这样的会总是有始有终的,“正宗”的,“原汁原味”的“车轱轳”会应该是这样:决策部门召集会议布置;主管部门开会传达;执行单位开会商量。待干出了点眉目,一级一级的开会汇报成果,决策部门开会总结经验,各部门开会逐级推广。布置新任务时仍是这套运作程序,只要机构运转,递接式的会议就永远不会终止。 写到这里,同事推门进来:“喂,开会了。”“什么会?”我撂下笔。“每周工作汇报会。”又是一个“车轱轳”会,已经连续开了两年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