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电时分 |
| ||
| ||
| ||
|
夏季高温天,用电紧张,电力故障、局部停电时有发生。有人在没电时找到特有的乐趣,有人在电梯上心急如焚,有人感叹为保证电力供应而努力工作的人们——这也是一幕夏季的风景。 停电 是一种情趣 詹皓 停电给生活带来不便,但换个角度看,这不便或许会让一成不变的生活变得有点趣味起来。 在电视机进入家庭肆虐之前,家里的电器,基本上就是电灯和收音机。某些个夏日夜晚,突然停电,左邻右舍齐齐惊呼一声“停电了”,像是电影院里跑片未到时的讶异,却带了点偷偷的兴奋。此时,我们家里早已吃了晚饭,正开着收音机听纳凉晚会呢。没电也好,正好享受老妈打着蒲扇说那些说了百遍千遍的故事,然后在无尽的重复中沉沉睡去。 后来电器多了,停电反而少了。只在饭店里经历过几次停电。突然眼前一黑之后,大家除了嘴上怪叫之外,吃相基本未改,笑嘻嘻地左右看着,仿佛在黑暗中相互询问:要不要拔脚就溜?但好像谁也放不下刚到嘴的美味,或是黑暗当中看不清对方表情,无法统一行动,又或者,是怕刚一拔脚,电突然来了,给全场革命群众逮个正着,那就丑大了。所以饭店里停电很考验素质。 有次晚上,在一个茶楼里等待一个朋友生产,老没有最后落地的消息,我们几个只好陪着朋友的老公打牌消磨时光,犹如在黑暗的隧道里期盼前面的一点亮光。正想着,突然停电。茶楼想是训练有素,服务生手脚敏捷地给各桌点上蜡烛,大家在烛光下看着彼此浮肿的脸,打牌也打得更生动起来。 最近一次停电经历,是在一个画展开幕式上。嘉宾们衣冠楚楚,各方领导台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突然全场黯然。那是个下午,但场面上光线仍很差,电没来,领导的讲话只好顺着停电说开去,大家既来之则安之,彼此打招呼也变得困难和有趣起来,左右陌生的人突然有了比画展更多的共同话题。直到电来了,开幕式议程继续,但刚才的小趣味却没有了,看底下众人,脸上均现怅然若失的表情。 如今家里停电,某些人可能会为刚刚涂上的肥皂难受,会担心冰箱冷冻室里水产的命运,但更多的是意外的收获,比如,家长可以暂时不用对孩子上网大声训斥,电视里那些无聊的节目可以主动帮你戒除,没空调的日子,不妨享受一下自然风,又或者,索性就到楼下去享受一次难得的海派乘凉。 停电,是不是会给我们带来一次想象力伸展的机会?譬如一次另类的拓展训练?
电,来了脾气 刘运辉 电,我们有时候会很理性地叫它能源。管电叫能源的时候,它就是个东西,而且是个很重要的东西;可是一旦不管它叫能源的时候,那它就不是个东西。所以“能源”是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帽子。 电有电的脾气和秉性。电通常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电更愿意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客户的诉求——这样讲说明电还是很善解人意的。可是,如果你真的这样理解电那你就错了:电更像《巴黎拜金女》中的伊兰娜,一个五星级的豪华酒店才是她真正的猎场。或者说,它在有钱人面前才能更加体面、优雅、悦目,进而辉煌。 当然,电也有平民化的一面。比如说,停电。 有计划地停电是说明电并不是真的掌握在用户手里。提前通知你那是“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的强硬逻辑的某种表面“礼貌”而已。除了那些被保证一定不能停电的用户之外还有受益者么?有的。那些工作狂老板下面的白领们会欢呼雀跃的。 停电的深刻意义在于——天黑了,突然地,停了。能欣然地接受这个现实是在检查完自己的空气开关,检查完保险丝,视察完周围别人的窗户没有亮光之后。因为,不管怎么说,局部都是如此,大家都停了,大家都平等了。否则,找物业搬电工,排查,怎么也得尽快把电弄出点颜色来——比如,宽带的显示灯是绿色的,接线板的提示灯是红色的,而U盘接通的标志该是蓝色或者其他什么颜色的。 白天突然停电的麻烦是阁下正在电梯里,而那电梯里并没有装电话,没有装求救的按铃,最糟糕的是,那电梯里没有手机信号。然后你,如果你运气好,电梯里还有其他人的话,一起敲门,希望外面能听到。如果运气非常好,十分钟之内就来电了,电梯忽然上几层再忽然下几层停下来,你也就再也不想坐这该死的电梯了;如果运气不好,弄得二十分钟以上还出不来,你会在黑暗中想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当然,终于会出来的,电梯打开的时候,正停在某层与它上面一层的中间,或许你已经满脸的油污,那是企图从电梯顶棚处打开个出口未果的纪念。我有过一次这样的直接经验,在四川的达县,后来叫达川,现在这地方叫达州。 停电的积极意义或许是电终归还是会来的,就像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人生时间段内觉得每天睡下都会迎接第二天的黎明一样。 事实是,电停了,即便是再突然也会来的,没有人会担心电不会来的。
停电节 若隐 夏天的夜晚,忽然停电,还有比这更令人沮丧的事吗?电话铃响,是出差在外的先生打来的。我立刻向他诉苦:空调、洗衣机、电冰箱全部罢工了。 添小姐的态度正好相反,她的脸兴奋得像朵盛开的玫瑰花,没想到电话还是好用的,真不错,妈妈妈妈,快把上次买的蜡烛找出来,我们吃顿烛光晚餐吧。那些蜡烛买了足有一年,当时在超市里看见,只为造型好看,没想到真会派上用场。说来也怪,很普通的紫菜虾皮汤,凉拌蔬菜,在跳动的烛光里吃起来格外可口。停电真像过节一样,添小姐说。 播出连续剧时间到了,添小姐按了遥控器才想起,电视机不听使唤了,她不能知道蓝兔寻找红猫的结果,稍微有几分失望,不过马上恢复了快乐的表情,提议说,妈妈妈妈,我们也像你小时候一样,去花园里“乘乘风凉”好吗? 真的,自从搬进高楼,装了空调,我差不多已经忘了还有“乘风凉”这回事。小时候,那可是夏天很大的一部分乐趣。 吃过晚饭,家家户户都把躺椅、板凳搬到门口来坐,有的把晚饭也端出来吃。小孩子们大都洗过澡,额头上、脖子上沾着些痱子粉,开始打牌、看看小人书,等到天光渐渐暗淡,才聚拢到路灯下,听某个人讲故事,往往是鬼故事,常有人听到一半,拔腿便跑,躲到一边没两分钟,又挨过去听。邻居中有刚下中班的,带回冷饮水,冰水兑点糖浆,小孩子们喝得津津有味。弄堂口有陌生人影晃过,引来众人窃窃私语,猜测是否某家姐姐新交的男朋友。 再说说看,你们小时候还玩些什么?添小姐坐在小区花园的长椅上,吃着冰淇淋,一径要我说过去的事。让我想起多年前,也是一个夏天的晚上,风扇戛然而止,我只得抱着半岁大的添小姐坐在铁门边,给她扇扇子,对她讲讲话,添小姐尚没有现在伶牙俐齿的回应,在我的喃喃自语中,她很快就睡着了。先生深夜回来,不到五分钟就发觉并没有停电,而是有人恶作剧,拔掉了我们的电插头。后来,他常常说起,我们母女坐在小板凳上,一副可怜相。 现在好了,添小姐已经长大,停电的夜晚多了很多乐趣。妈妈妈妈,原来不看电视,就这样看看星星也是蛮舒服的。我们仰靠在长椅上,仰头望着天空,停电让我们母女都变成了诗人。停电的夜晚过去没几天,添小姐就嚷嚷,妈妈妈妈,今天我们玩停电节,怎么样呵?
永不停电 杨渊 如果我们水族馆停电,那真是不可想象的噢! 作为亚洲最好的水族馆之一,上海海洋水族馆的总体及造景设计都由世界一流设计师担当,并且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来配置音响、灯光和鱼类维生系统,尽量再现绚丽的海洋风光。要维持这样一个庞大的高科技全活体水族馆的展示和运营,电力保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整个水族馆的“用电大户”,就是水族馆的生命维持系统。 养鱼的气泵需要不停电地工作。鱼儿每分每秒都需要呼吸氧气,这要依靠气泵向水中打气来实现,而气泵的工作就离不开电。一旦断电,气泵无法运作,鱼儿就会缺氧,同时水中的有益菌也会缺氧死亡,有毒物质将累积,鱼儿们就要面临生命危险啦! 展缸的过滤系统也需要一刻不停地通电工作。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见,只有使水“活”起来,水质才会清澈,才能把水生物养好。上海海洋水族馆中共有100多个展缸,每个展缸都有一套独立的过滤系统不停地工作,目的是通过水循环来过滤掉鱼儿排泄的粪便和污物,并对水体进行消毒和控温,保证高标准的水质。而这些过滤系统必须依赖电力才能启动,一旦断电,过滤系统无法运转,水循环也无法进行,展缸中的水就成了一潭死水,对水生物将是莫大的威胁啊。 冷暖机也需要不停地通电来工作。众所周知,人类因渴望恒温环境而发明了空调,从而让自己更舒适,水生物又何尝不是呢?冷暖机就是我们人类为它们打造的“水上空调”。上海海洋水族馆后场一共有大大小小100多台冷暖机,每个展缸都确保配备一台,用来自动调控水温,鱼儿在那里可舒服啦!如果夏天断电,像海龙这种喜好低温环境(15℃—16℃)的动物就要发出抗议了。 有些人可能会想:水族馆里白天游人如织,需要一刻不停地用电,到了晚上没有参观者了,是不是就不需要用电了呢?答案当然不是。晚上工作人员虽然下班了,但鱼儿们可不下班呀,它们依然需要呼吸、需要良好的水环境,有些鱼甚至只在夜间出来活动呢!所以对水族馆而言,夜晚和白天在用电和设备运行方面几乎没有区别,后场所有通电的机器都是24小时运行的!我们的电工师傅不仅勤劳而且聪明,他们在长期的工作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节能小秘诀”,如通过改造空调使之发挥最佳性能、捆绑排风机与空调同步运作来节能…… 这“永不停电”的背后,聚集了多少能量、智慧、对城市的热爱、对工作的责任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