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读者之声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2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专版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现代家居
 第B15版:时尚 · 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 广 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2007年8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昨暗访嘉定客运总站——
摩的“黑车”围着乘客打转

王瑜明 陈浩

  ■ 客运班车一到,“黑车”摩的蜂拥而上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近日,有读者向本报投诉,“嘉定客运总站‘黑车’真多,摩的到处抢客,非常混乱。”昨天下午,记者到实地探访。

  专线车进站

  摩的蜂拥而上

  嘉定客运总站位于城中路。客运站外停了不少轿车,但最多的还是摩的。摩的车主将车停在路边,拎着头盔,看到有人从车站里走出来,就上前搭讪拉客。不一会儿,一辆沪嘉专线车进站了,一开始还在四处拉客的摩的车主立即回到自己坐骑上,争先恐后追随公交车一起进站。几分钟后,他们大多满载而出。

  “你要去哪里?”一个拎着摩托车头盔、没抢到乘客的男子走向记者。得知记者要去市区,摩的车主摆摆手,“那你坐我摩托车不合算。”但他又“好心”地问:“你来嘉定还要去其他地方吗?我可以带你,又快又便宜。”“我就是要回市区,要不帮我找辆其他车?”记者问。“那就只有‘黑车’了,我带你去售票窗口前转转。”说着,摩的车主把记者带到售票窗口前,指着手捧盒饭的一男一女说,“就是他们,我帮你问一下。”

  售票窗口前

  车主吆喝拉客

  “小姑娘要回市区,这生意你做吗?”正在大口吃饭的男子放下吃了一半的盒饭,和记者谈起了价钱。“价格按照目的地算,去沪嘉专线市区终点站,包车80元,如果你能找到4个人拼车,那最合算。”车主称,自己开的是一辆桑车,就停在客运总站对面,他车技很好,到市中心只需35分钟,“现在沪嘉高速公路在修路,你坐沪嘉专线,1个半小时都到不了。”

  说着,他在沪嘉专线售票窗口前吆喝开了:“去人民广场拼车一缺三,坐满就走,20元一个,又快又舒服。”

  上了“黑车”后

  车主临时加价

  在客运总站,记者遇到了一个坐过“黑车”的任先生,他说,他几次坐黑车回市区,最快一次也花了近50分钟,根本不像吹嘘的又快又稳。“‘黑车’为图快,能抢就抢,很不安全。”

  读者杨先生的亲戚上车后,“黑车”车主还临时加价,他不愿多付钱,结果被半路抛下,扔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见习记者 王瑜明 本报记者 陈浩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