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个地级市公职人员中午不饮酒,半年就能省出高达4300万元的招待费,那么,如果一个省、乃至全国的公职人员中午都不饮酒,将省出多少接待费? “禁酒令”节约账单的背后 石子砚 |
今年1月,河南省信阳市委在第一个工作日连发3份红头文件,其中,禁止公职人员工作日中午饮酒的规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禁酒令”实施已半年多了,成效如何?信阳市委书记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信阳市禁止公职人员工作日中午饮酒,半年节省的酒水费用高达4300万元,用这些钱可以建四五十所小学。 一个地级市公职人员中午不饮酒,半年就能省出高达4300万元的招待费,这的确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与结果。比起那些对公职人员用公款大吃大喝“默然视之”的地方,信阳“铁腕治酒”,成效不小,应该肯定。 只是如果我们推导一下,某些背后的问题似乎更令人深思。 比如,仅仅一个地级市公职人员中午不饮酒,半年就能省出高达4300万元的招待费,那么,如果一个省、乃至全国的公职人员中午都不饮酒,将省出多少接待费?这样推导也许有些武断,比如有些地方或部门早就不成文地遵守着中午不喝酒的规矩,甚至人家的公款吃喝早就有文件约束。但我相信,很长时间以来,中午喝酒、且喝的是公家酒的公家人,绝不止出在信阳一个地方。再进一步,如果包括饮酒在内的所有公务消费行为都能得到有效治理,又能省出多少钱? 尽管信阳市这份4300万元的节约账单可谓“成绩斐然”,但我担心它可能只是一个孤独的“标本”。 首先,如果没有当地市委书记强力坚持的“禁酒令”和“铁腕治酒”,那么,这4300万元肯定会付“酒”东流;其次,“禁酒令”仅仅在中午生效,这也就意味着,到了晚上,一些公职人员依然可以“放开了喝”。这种有着某种领导意志和运动式的“禁酒令”,究竟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在我看来,难以给公众一个乐观期待。 笔者认为,信阳市“禁酒令”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切面,给我们撕开了一个公款吃喝的口子,一个可以参考总账的清单。而至于如何对症下药,釜底抽薪,从根本上杜绝公款吃喝行为,则有待于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工人日报 (石子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