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重技巧 缺少激情 ——中外评委昨为中国芭蕾选手把脉 王芸 杨建国 |
经过了5天的角逐,“中华大奖”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的少年组和成年组半决赛已告结束。昨天,几位中外评委就选手的表现为中国芭蕾演员的现状会诊把脉。 性格含蓄 上场慢热 近年来,中国芭蕾人才队伍发展迅速。但是,相比于国外的同行,中国芭蕾舞演员有优势也有不足。担任评委会主席的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女士坦言:“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选手的表现都很优秀,但总觉得差那么一点点。”她指的“这一点点”,是中国选手上场后,普遍存在“慢热”的过程,而欧美的选手虽然身体条件不如中国选手,舞台上一亮相马上就激情奔放,表现欲望非常强烈。 漂亮规范 个性不足 美国评委布鲁斯马克斯和芬兰评委陶瑞斯莱妮,对中国选手的体形和线条感,都赞叹不已:“站在舞台上,一个比一个帅气和漂亮。”同时他们也指出,从中国选手举手投足规规矩矩的表现,可以看出中国的古典芭蕾方面非常规范,这正是古典芭蕾所讲究的“原汁原味”。但他们也认为:西方的舞蹈演员比较注重个性和创造,从外国选手在现代芭蕾项目里的表演,就能感受到这些演员身心的自由和风格迥异的个性,而中国的一些选手,显然身体比较拘谨,而且现代舞的表演看上去也有点大同小异。 忽视内涵 只重技巧 美国评委布鲁斯马克斯认为,中国选手过于注重技巧,忽视了表现角色内涵,他甚至用“危险”来评述这种倾向。他当场表演了《睡美人》中一段王子无奈和痛苦神情的舞步,然后说:“在这个舞段中,应该着重表现王子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展示自己优美的身体曲线。”赵汝蘅评委也说:“过于重技巧,削弱了艺术表现力,确实是中国选手存在的一个问题。” 她认为,很多家长从小就把孩子送去学跳芭蕾,一些人长大后成为专业演员,但真正理解芭蕾,热爱芭蕾,却是一个未完成的课题。 实习生 王芸 本报记者 杨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