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欲仙 朱大建 |
朱大建 飞机在地中海上空飞行了1个多小时后,在北非突尼斯市机场降落。 突尼斯市是突尼斯共和国的首都,坐落在地中海的南岸,与北岸的意大利遥遥相对,东面是突尼斯湖,北面是突尼斯湾,滨海傍湖,风景独特,尤其是一条绵延20公里长的海滩,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外国游客。 突尼斯市不但风光秀美,历史也很悠久。早在公元前814年,因航海经商贸易而强大起来的腓尼基人,在突尼斯市的滨海地带建立起迦太基城,城墙周长34公里,城中建有宫殿、神庙、竞技场、跑马场、港口、墓地,并以迦太基城为根基,发展为强盛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帝国。 从公元前264年起,迦太基帝国和罗马帝国爆发了3次战争,第三次战争(公元前149-前146年)打得最为惨烈。罗马帝国出动50万大军围攻迦太基城,围城3年后攻下迦太基城,一把大火将迦太基城焚毁,迦太基城内的建筑,是由木头加石头建造的,不像罗马古建筑都是石头的,这一把火一烧烧了21天,将迦太基古城烧了个一干二净,罗马人然后在原址上重建起一座规模仅次于罗马的新城。 我们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在下午的北非烈日烘烤下,踏上迦太基古城遗址。举目望去,只见古城废墟上横着竖着巨大的石块石柱石碑,一片荒芜,我们只能从这些断墙、残柱、石碑以及墓葬中出土的遗物,来想象这座古城当年的繁华。 从公元703年起,突尼斯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从此开始阿拉伯化。1574年,突尼斯沦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881年成为法国保护领地,一直到1956年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如今,突尼斯共和国90%以上居民为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国教,阿拉伯语为国语,同时通用法语,这样的文化特征,都是历史形成的。 突尼斯市分为新城和老城。新城完全是欧洲化的,从法国人在此殖民时开始兴建。布尔吉巴大街繁华又热闹,宽阔的街道,两旁遍植绿树,书摊、花亭点缀其间,美丽的女警察不时前来巡逻,狭窄的小马路上行驶着有轨电车,路两旁的建筑物,也全部是欧洲风格。 但是,只要一走进麦地那老城,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中世纪。街道弯弯曲曲,狭窄又漫长,四通八达,没有当地人带领,肯定会迷路走不出来。老城里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每一条街道主要经营一种产品,或是金银首饰,或是手工制作的铜器,或是香料、木制品、皮革制品,各种手工制作的产品工艺品,样样俱全,金银铜匠人们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小商小贩和游客讨价还价的叫卖声,混杂在一起,散发着浓郁的阿拉伯气息。 20公里长的海滩,是突尼斯市最大的亮点。海滩旁的马路边上,各种饭店餐馆、冰淇淋店林立,到处可见欧洲游客在沙滩上漫步,在咖啡馆酒吧里谈兴浓浓。港湾里停着的豪华游艇大多也是欧洲富人养在突尼斯的,到了假日,富人就买好飞机票全家到此度假,开着游艇到地中海上闲逛,计算下来,比在 欧洲养一艘游艇要便宜合算许多。 蓝色小镇(西迪·布·赛义德小镇)是突尼斯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小镇坐落在地中海边上的一座小山顶上,建筑以白、蓝两色为代表色,所以被称为“蓝色小镇”。小镇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制作出售具有阿拉伯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每一幢房屋都漆成白色,院门漆成天蓝色。每家每户的大门上都钉有3个门环,各有各的用途。左边的门环是男主人专用的,当丈夫回家拍响门环时,妻子就会出来开门,右边的门环是专供客人用的,听到右边门环响,男主人会出来迎接,女主人却要回避,而装在低处的门环是给孩子准备的,当孩子拍响门环时,爸爸妈妈都会出来迎接,这也是这个小镇的一大特色。沿着柏油马路走到山顶,是一个咖啡馆,这个地方占尽地利,坐在山顶上的院子里,喝着香浓的咖啡,脚下的地中海突尼斯湾就像一个深蓝色的大湖,游艇在巡游,海面风平浪静,无边无际,头顶上,蓝色天空又高旷又深邃,坐在那里,有一点飘飘欲仙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