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尤洛夫斯基 ——指挥台上的拿破仑 陆群 |
|
◆ 陆群 遍査近几年来的英国音乐传媒,要觅得对俄罗斯年轻指挥家弗拉基米尔·尤洛夫斯基的负面评论,实在是难乎其难。在英伦音乐评论家的眼中,今年还不满35岁的尤洛夫斯基在指挥台上挥舞的不是指挥棒,而是一根魔棍。尽管他先前已经以客座指挥家的身份为伦敦爱乐乐团(LPO)效力数年,但LPO还是为能争取到他出任07-08演出季乐团首席指挥而喜不自胜。 尤洛夫斯基和英国的缘分始于12年前的韦克斯福德艺术节。从2002年至今,他一直担任享有盛誉的格林德伯恩歌剧节艺术总监。他在指挥台上既有舍我其谁的气势,也不乏难能可贵的聚合力,能充分调动演奏员的积极性,游刃有余地游走于歌剧经典之林,使作品的音乐性和戏剧性达到高度的统一。如他近期执棒的威尔第歌剧《麦克白斯》,他对作品的把握无懈可击,赢得广泛赞誉。 格林德伯恩歌剧节之所以能使这个俄罗斯大男孩如此眷恋,除了有一个年轻有为、富于激情的策划管理团队之外,显然是他帐下有两支随时可供召唤的风格迥异的交响乐队,一支就是他即将入主的伦敦爱乐乐团(LPO),该团为歌剧节服务已有44个年头;另一支是“启蒙时代”乐团(OAE),它主要为18世纪,特别是莫扎特和亨德尔的歌剧伴奏,并刻意采用符合时代特征的乐器。而前者则承包18世纪之后的歌剧。尤洛夫斯基不止一次表示,他与两个乐团的愉快合作,使他油然生出“回家的感觉”。但他也对乐团的曲目由年代划线不甚满意,不久前便有一次突破潜规则之举:让OAE为罗西尼歌剧《灰姑娘》伴奏,他觉得这部作品极为特殊的交响风格对乐团来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挑战。 尤洛夫斯基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一个平庸的乐队指挥,后来举家迁往德国。他22岁首次登台便大获成功,此后他的知名度如同流星般急速蹿升。2004年在BBC音乐杂志举办的“世界最优秀年轻指挥家”评选中名列榜首。如今他已经位居世界最杰出的五大指挥之列。欧美主要歌剧院和世界各大著名交响乐团的指挥台,无不留下过他的足迹。当然,他也没忘了对故土承担一份责任:出任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 在一次访谈中,尤洛夫斯基不无抱怨地说,格林德伯恩歌剧节每年只允许上三个新剧目,照这个速度,要25年才能实现我那个拿破仑式歌剧推广计划。虽说要一个多月后他才正式履新,但已早早给乐团注入了清新之气。在来年的曲目表上,破天荒地出现了阿尔蒂尔·奥涅格尔、弗朗克·马丁、策姆林斯基和科恩戈尔德等多位20世纪中期杰出作曲家的作品。另一方面,像莫扎特的歌剧《女人心》这样以往从不触及的18世纪作品,也将被乐团欣然接纳。人们有理由期待,这位LPO自1932年以来的第12位掌门人,能创造比海丁克、索尔蒂和马苏尔等前贤更辉煌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