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局招商浦江边 剑箫 胡政 |
| ||
| ||
| ||
| ||
| ||
| ||
|
百年孤独 与英国以及欧美国家进行的工业革命不同,中国因洋务运动而起的民族工业,其初衷并不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或者提高生活质量,而是出于不受和少受列强的侵陵和欺侮。从当时的治国方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可以看出,当局者在国家不得不面临转型时刻流露出那种患得患失、首鼠两端的心态。至于“用”,在科技方面实在不太足观,詹天佑的小发明算是顶级的了;制造业像似轰轰烈烈,但,除了汉冶萍能炼几吨铁、江南制造局能出品几架低级机器,北洋水师引以为豪的“坚船利炮”,还不是从西方买来的?倒是生意上还有几处可圈可点的地方。比较有名的便是招商局的出现。 中国人在晚近,从不把“洋毛”放在眼里,目空一切,到谈“洋”色变,委曲求全,再到参与竞争,虎口夺粮,其实是经历了一段心灵和心理进化的过程。说起来,这也不是普遍现象,更多的是因为招商局的成功,才具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 我们有百年老店,有百年老厂,却极少有百年公司,集团公司更是罕见。为什么?因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管理(包括人力资源、技术开发、营销方式等等)。清季的中国企业基本上都做不到,做不好,最典型的便是汉冶萍公司。相比之下,招商局真的还算是当中的翘楚。 有一点可以证明的是,曾经引领风骚(创造了多项“第一”)的招商系的企业(主业如航运、金融、投资、地产等),在今天仍然是业界大鳄,这里面确有让人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探讨。只是,纵观中国近代民族产业发展史,像招商局这类企业太少了,于是未免有百年孤独之感。 ◆ 剑箫 招商局——中国第一股 因为搞航运需要的资金数额特别庞大,官府无力承办,靠一两个巨商也难支撑起来,于是李鸿章等创办招商局时在筹集资本上作了一次创新,学习西方股份制企业,向民间发行股票,以“招商集股”方式筹集资金。股票分成整份,公开向社会挂牌发行,可以自由买卖,可以转让。这种集资方式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招商局的带动下,当时中国兴起了一批股份制企业。1883年10月21日的《申报》的评论说:“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因人一开,公司因之云集。”招商局股票的发行,可以说标志着中国经济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企业史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 1881年,招商局100万两资本全部招满。1882年,招商局面额百两的股票市值已超过250两,并在这一年长期维持高价位,成为上海证券市场上的“龙头股”。时人称:“中国初不知公司之名,自轮船招商局获利以来,风气大开。”招商局对股东不菲的收益回报,不断激发着华商的投资热情,不仅使自身股票市价日涨,而且促动了华商对其他洋务民用企业股票的认购兴趣,使1882年成为19世纪上海股市最“火爆”的一年。 招商局股票的成功发行,使华商企业募股风气大开。后来招商局投资、合资、参与兴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仁和保险公司、开平矿务局、烟台缫丝厂、汉冶萍厂矿公司等洋务企业都采用了股份制方式经营。从此,华商企业股份制经营模式逐步发展了起来,其对集中民族资本、发展民族产业、抵御外国经济侵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招商局在资本筹集方面率先采用股份制形式,开创性地向民间发行股票,并进入证券市场,也带动了其他华商股票进入证券市场,从而打破了外商企业垄断证券市场的格局。 招商局诞生之初 李鸿章上奏 创立招商局 洋务运动初期,主事者认为中国遭受侵略乃是因为兵器不如人,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废弃弓箭,专精火器”,并以建立自己的军工企业,如江南制造厂、平治制造局等,来制造自己的坚船利炮,达到与列强抗衡的目的。但经过近10年的探索,主事者又逐渐意识到,只有“富”才能“强”,富为强之基,富为强之本。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亦曾为招商局早期主要管理者的郑观应即力陈:“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于是洋务运动由“求强”向“求富”转变,由重“兵战”向重“商战”转变,由学习西方创办军工企业向学习西方创办工商企业转变,招商局就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诞生了。 当时,中国被动开放的直接后果是中国传统产业的生存受到极大冲击,而江海航运业则首当其冲。中国几千年木桨风帆,一派悠然的水域一时间到处充斥着洋人“突突”作响的铁壳火轮,中国的航权丧失殆尽,特别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传统漕粮运输遭到毁灭性打击,这大大刺激了清政府最高层敏感的神经。 中国需要自己的近代民族航运业与西方抗衡,这是时代的呼唤。1872年12月26日(同治十一年),是李鸿章最为兴奋不已的日子。三天前他力排众议,并且不顾英国驻沪总领事的威胁和百般阻挠,坚持走漕粮海运改革之路,向朝廷奏请“设局招商”,试办中国现代轮运业,以求实现“自强求富、振兴工商、堵塞漏卮、挽回利权”。他没想到,仅三日内便获同治皇帝准奏!洋务运动转型后创办的第一家工商企业,也是中国近代创立的第一家民族工商企业轮船招商公局诞生了,招商局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历史航程。 招商局总部 选址上海滩 上海,是招商局的发祥地,是招商局的老家、招商局与上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创立之初,在选局址的问题上,招商局的创办者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上海。当时的上海已初具中国商业中心、航运中心雏形,作为中国新式航业代表的招商局选择在上海发展顺理成章。1873年1月17日(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招商局在上海正式开局,局址设在上海洋泾浜南永安街。淞沪巨商朱其昂成为招商局第一任总办。 招商局的创办成为当时一件大事,引起广泛关注。开业这一天,地方官员、绅商及洋行商人等均前来祝贺,上海各大报纸均作了报道。其中《申报》形容当时的情景是“车马盈门,热闹非凡”。时人曾评言:“中国制造船炮,彼人(指洋人)毫无猜忌;惟招商局之设,则群怀隐忧。此实中外大局一关键。”“……创立此局,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谋,固为收江海之利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其时德国驻华公使巴兰德甚至说:“中国办理海疆十余年,惟招商局深中肯綮。若办成有效,洋人之气不待战而慑矣。”这些评论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招商局的成立在探索民族出路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一个后来在中国航运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企业,就这样开始从上海蹒跚起步。此后的79年,招商局总部一直设于上海(抗日战争时期曾暂时在重庆和香港设立战时总局。至今在上海的外滩还矗立着轮船招商局于1901年所建造的总局大楼)。建国后的1951年2月,在上海的招商局总公司改称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只有香港分公司继续保留招商局的名称。从此,招商局在上海发展了79年之后,又开始了主要以香港为中心的一个新的发展历程。 招商局 浦江艰苦创业 招商局没有辜负历史的冀望。创办之初,招商局即迅速购置轮船,组建起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商船队,在外强轮船横冲直撞的中国水域第一次出现了挂着双鱼龙旗的中国商轮。自1873年起,招商局以上海为中心,相继开辟了中国商轮第一条近海商业航线、第一条长江商业航线,并在郑和下西洋300多年之后,再以“通五洲航,招天下商”的理想和“无远弗届”的气概,开航日本、东南亚、英国、美国等。这些都极大地振奋了当时国人的精神,特别是远洋航线的开辟,使时人看到“西人所取于中国者,亦可取之于西人”的曙光。除开辟航线外,招商局还在上海浦东、虹口等自置了码头、栈房。1872年底,在浦东烂泥渡以北、陆家嘴以南购进原广丰行栈房一所,可储米6万余石,屯煤30余万石。招商局还自办航海学校,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现代航海管理人才,并建立了中国第一套现代航海管理规章,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的开拓者,亦被视为近现代中国航业的代表。当时“浮江涉海之轮,半皆招商局旗帜”,沿江、沿海主要港口,招商局均建有自用码头,设立分局。国人运货、出行,多搭招商局局轮,“招商局”在当时中国称得上是真正的名牌。 开业4年,招商局又成为轰动上海滩的两项重大事件的主角:先以222万两白银的价格,一举购并了称霸中国江海十余年的外国最大航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从而获得了旗昌洋行当时在上海位置非常优越的金利源码头;后又迫使当时声名显赫的英国怡和、太古两家轮船公司,与之签订相对平等的“齐价协议”。 可以说,招商局的起航,彻底改变了中国江海航运业的面貌,民族利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挽回。按照招商局历年账目统计,从1873年开业到1884年十余年间,招商局累计核收轮船运费白银1713.7万两,加上跌价竞争使外商收入大大减少因素,中国少溢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而当时清政府每年财政收入亦不过8000万两。据当时学者和主事人估计,招商局成立近10年间,将中国航运利权收回了五分之三。“迄今(指1881年)长江生意,华商已占十分之六,南北洋亦各居其半。”《民国日报》1926年的评论说:“(招商局)乃我国航业之巨擘。我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 这样的开局,甚至连李鸿章自己也始料未及。洋务运动被他视为“中国三千年一大变局也”,创办招商局更是他“开办洋务四十年来最得手文字”。 招商局的创立,不仅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并且真正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进程的序幕。 ◆ 胡政 |相|关|链|接| 开工商先河 招商局的数个第一 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1876年招商局创办中国第一家保险企业——仁和保险公司。 成立近代中国第一家船舶修理厂:1874年,招商局创办中国第一家船舶修理厂——同茂铁厂。1946年,招商局天津分局又从海军手中接收大沽修船厂,后改名为国营招商局天津分局大沽修船厂,是一座修船规模较大的船厂,能修、能造800吨左右的轮船。 投资创办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修筑中国第一条运煤专用铁路:1878年设立开平矿务局,是招商局局外投资的第一家企业。1881年,开平矿务局投资建成中国第一条专线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 参与投资创立中国近代电信业:1879年,招商局架设从天津大沽码头到紫竹林栈房的电话线,这是中国人自己架设的中国第一条专用电话线。 筹建近代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纺织企业:1878年,招商局参与创办中国第一家大型纺织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纺织业的诞生。 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家银行:1906年,创办中国通商银行。以中国通商银行为起点,中国的银行业日渐兴旺。紧接着,户部银行(后改大清银行)、交通银行也相继成立。 投资中国近代第一家钢铁煤炭联合企业:1894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正式开工。1907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组建成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 投资和捐助创办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1895年盛宣怀奏准在天津创办中西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学。 (资料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招商局画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