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来信来论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 培训资讯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7版:求职·留学动态
 第B28版:求职· 移民扫瞄
 第B29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30版:求职· 移民动态
 第B31版:求职· 移民沙龙
 第B3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35版:求职· 招聘·招生
 第B36版:求职· 招聘·培训
    
2007年8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诉热线应有首问负责制

赵红玲


  赵红玲

  最近沪上整治柴油车冒黑烟,市民张先生看到一辆易初莲花班车屁股冒黑烟,遂拨打一家投诉热线反映,结果遭遇电话被七转八转,“热线”不“热”的尴尬,让他对这条热线失去信心。

  夏令期间,本市一些政府部门积极开出“投诉热线”,的确解决了不少突发性的民生问题。但是,有的“热线”接线员推诿责任,投诉人打了七八个电话,却依然找不到主管部门,市民很有意见。

  “投诉热线”是民生服务与百姓间的一条快车道。“热线”要热,市民一个电话拨出去,要打得通,叫得应,救得了急。这样的热线,你想叫它冷,也冷不下来。但是,如果打了热线久无回音,或者一大圈打下来还没找到解决问题的“主”,再碰上接线员让你不开心,那这条热线相信没人想打第二趟。

  “投诉热线”本应是公民意识觉醒的积极回应,但是,张先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居住城市的关怀,以及个人良知,显然都没有得到“投诉热线”的呵护,反而在“七转八转”的“忽悠”中受到伤害。热线电话中的互相推诿,是现实生活中各部门责任不清的表现。“投诉热线”既然开了,作为政府部门的“窗口”,不仅关乎政府形象这个“面子”,还关乎社会和谐这个“里子”。办得好,上下沟通,共享信息;办得不好,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氛围。所以,投诉热线亟需推行首问责任制,由首问部门牵头协调,共同解决问题,维护“投诉热线”的权威性和亲民性。千万不要你有一条热线,我也有一条热线,热线很多,却“条条热线不通罗马”,弄到最后“投诉热线”反被市民投诉。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30分《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