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来信来论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 培训资讯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7版:求职·留学动态
 第B28版:求职· 移民扫瞄
 第B29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30版:求职· 移民动态
 第B31版:求职· 移民沙龙
 第B3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35版:求职· 招聘·招生
 第B36版:求职· 招聘·培训
第A16版: 上海人家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桃人家:夫做“前锋”妻是“中锋”

周馨 朱全弟

  ■ 每年桃子成熟,赵春德夫妇都不忘送到浦东新区爱心养老公寓请老人品尝
  ■ 8月桃子丰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挑拣桃子,个个喜洋洋
  ■ 赵春德看着身强力壮的儿子戴黎杰,喜上眉梢
  ■ 在桃园里忙完活,夫妻双双把家还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朱全弟 文

  浦东新区合庆镇前哨支路上,一幢两层灰色楼房坐落在绿色之中。这里曾经是“东海前线”。

  我们走进东海边上种桃人家,赵春德戴根群夫妇和家人正分拣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有机水蜜桃。

  上海姑娘追山东汉子

  中等个子,黑黑肤色,今年52岁的赵春德,话不多,朴实而有些腼腆。这位山东莱阳汉子,1974年12月当兵来到上海浦东,从此和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老赵出身农家,家里6个兄弟姐妹,他是老大,当兵是人生的一个机遇,他勤奋刻苦,从雷达兵做到了导弹旅的指挥连连长。

  1988年,赵春德转业,他选择留在上海,因为娶了浦东娘子。与丈夫的性格内向形成鲜明对照,戴根群活跃,快人快语,说起和丈夫当年相识,主动抖出“猛料”:她是主动追求的一方。她绘声绘色地说,那时的赵春德白净的脸,双眼皮,英俊潇洒。

  那个年代解放军是姑娘们最爱选的对象。戴根群,浦东蔡路镇土生土长的农家女,因为村里镇上多次组织到附近部队拥军,渐渐有了自己的偶像,他就是赵春德。

  敢做“前锋”种有机桃

  赵春德办过厂,做过生意,但最终夫妇俩回归田园再当农民。2001年,老赵和妻子在合庆镇租下200多亩地,开始种桃子。一个偶然的机会,老赵听了刚从日本归来的上海交大农学院王世平教授上的桃树管理课,深受启发。所以,他第一次种桃就种了有机桃,还聘请葡萄和桃子专家王世平教授担任顾问。另外,镇上负责林业的“土专家”丁新生也经常到桃园指导他种桃。

  种桃是苦活,赵春德夫妇不怕苦。他

  引种日本的“川中岛”并自创“浦原”品牌,他的有机水蜜桃从2004到2007年,连续4年获得浦东新区桃子评比金奖。今年天热得早,给了他好机会:往年市里的桃子评比会开得早,“浦原”想去参评无奈桃子还没成熟。这次赶上了,但拿去的也只能是七成熟的水蜜桃。评比当天,每户拿去50只桃子,随机抽样切片,评委专家们看不出哪个是哪家的桃子,完全凭口感……结果揭晓:“浦原”牌有机水蜜桃第一次参加上海市优质桃子评比就获得金奖。这一下,戴根群乐开了花,逢人就讲自家的桃子。其实她该有自信:他们种的“川中岛”是沪上唯一经过认证的有机桃,口感、品相都属上乘。

  “中锋”妻子掌控全局

  戴根群说,老赵主外,她主内,这个“军功章”上的一半她是当仁不让的。她年轻时是学校篮球队的中锋,打比赛最远到过闵行。中锋是“控球”的,老公听她的,儿子也听她的。

  桃子收获季节,24岁的儿子戴黎杰一天只睡二三个小时,忙着搞销售。戴根群娘家亲戚里的小辈们趁暑期来打工,两天100元,不劳动不得食,劳动好的获奖励,他们家坚持用这种传统美德教育孩子。夫妇俩尊敬老人,每年送桃,得到乡邻一片赞扬。儿子戴黎杰技校毕业,老赵让他去日资企业上了三年班,最近计划让他到日本去学习种桃一年,为的是让儿子真正懂得:“吃饭”是不容易的,创业和守业更难。      详细 070819116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