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健康成长关系重大 柴俊勇 |
◆ 柴俊勇 对国家来讲,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父母来讲,未成年的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幸福的源泉。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上,我递交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周边文化环境管理的建议》。 8月13日有两件事情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一是新民晚报刊载《偏僻小镇50人考上清华北大》——揭秘江西省临川县上顿渡镇两所中学的“高考神话”。一个小镇的录取考生竟占整个江西省录取清华北大总人数的1/3。其中,仅临川一中一所学校就有38人。我仔细阅读深有感触,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临川一中的周边没有任何娱乐设施,网吧更是难觅踪迹,孩子们埋头学习,心无旁骛。二是本市青少年保护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永明告知我,本市部分学校周边200米内存在歌舞娱乐、网吧等经营场所问题,经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坚持整治与建设并举,疏导与防堵结合,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娱乐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在市郊结合部地区,居民住宅区内无证照开设网吧仍较突出。上半年经工商部门就取缔了617个。更要提醒的是,城市规划布局中带来的安全隐患,据了解,全市还有14所中小学附近50米内设有加油、加气站,按国家有关规定,是决不允许的。奉贤区青村镇青村小学周边100米左右有个加气站,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十分严重。这个镇政府非常关心孩子们的安全和学校的周边环境,拿出镇里的黄金地段投资79万元,在今年9月1日开学前建成一个新的加气站,将原青村小学周边的加气站搬迁,使1000多名学生安全有了保障。我为此感到高兴,对青村镇政府领导的举措表示赞赏。在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学校周边环境的保护要视同本地中小学一样予以重视关心。在有条件的地区,更应格外关心,这是当地人民政府的责任,是对外来建设者奉献的回报。据我了解,市教委今年已投入2000万元改善民工学校的教育条件。 为了使中小学周边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建议: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订出既有利市场健康发展,又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标准。同时要及时地研究并出台能够解决新问题的规范性文件。文化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要深入一线听取意见,加强调查研究,并适时地提出立法的建议,切实规范、保护好中小学周边的场所和环境。二要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各区县、各街镇负责同志要像关心自己孩子成长一样关心中小学周边的环境,相关管理部门要遵循堵疏结合的原则各司其职,加强源头控制,加强日常监管,严把市场准入关,从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出发,依法加强中小学周边新开设的经营场所的审批,及时取缔无照经营,落实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健康文化的引领作用。三要教育企业具备社会责任感。企业的成长发展是政府、社会各界支持的结果,企业必须有社会责任感。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增强广大文化业经营者的企业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经营行为,在追求企业利润的同时,必须兼顾社会效益。 学校作为知识的殿堂,放飞人生理想的基地,是社会大环境的窗口。只有加强政府监管,学校教育、企业自律、家长配合和学生自我保护,才能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