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领奖泪汪汪 妈妈在家泪花流 ——朱琳母亲谈女儿夺冠幕后故事 王志灵 |
|
“我打得好吗?”电话里传来朱琳兴奋的声音。“你打得太好了!”一听到女儿的声音,李爱菊的眼泪不住地往下掉。“我在电视里看到你站在领奖台上,眼眶里也是水汪汪的。” “我没有哭,我是有些激动。”朱琳在电话那头说,“这场球我动了点脑筋,速度、战术都打出来了。” 朱琳昨天给家里打了三次电话。朱琳妈妈说:“她开心极了,还跟我谈了许多技术和战术问题。”退休在家的李爱菊其实也不怎么懂羽毛球,但每次跟女儿通电话,总要谈几句打球的事。“前一天我们也通了电话,她对决赛信心很足。我跟她说:再困难也要坚持,最后一拍要凶一点。” 在接受电话采访时,李爱菊笑称自己是不懂装懂。“最后一拍要凶一点,还是听王晨说的。” 原来决赛对手王晨的启蒙教练和朱琳的启蒙教练,都是原市少体校的李爱花,也就是李爱菊的姐姐。因为这层关系,朱琳一家跟王晨比较熟悉。今年王晨来上海时,李爱花问王晨,朱琳老输给你,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高。王晨说:“她出机会后的最后一拍不够凶。”李爱菊记住了这话,前天便在电话中提醒朱琳。 朱琳妈妈说:“电视中看到女儿夺冠时,我就哭过一回了。因为比赛前朱琳的状态并不是太好,而且情绪上也有点问题,我一直很着急。她能挺过来,很不容易。” 状态不好,显然指的是中国大师赛第一轮便被淘汰。情绪不好,是与苏迪曼杯有关。“苏迪曼杯朱琳很想上场,结果一场也没打。回来后作为冠军队成员,她原以为也可以算是世界冠军了,没想到队里不承认,因为她没有上过场嘛。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本来想给她按世界冠军的待遇加工资,上报材料也已准备好了,听说不算世界冠军,加薪的事就没有下文了。”李爱菊说,“朱琳在电话中跟我谈起这件事时,不大开心。但后来想通了,她说世锦赛要争取拿一个真正的世界冠军回来。没想到她真的抓住了机会,所以我特别激动。” 在妈妈的印象中,朱琳是一个十分要强的孩子。“从9岁练球开始,她几乎从来不跟我讲训练怎么苦。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她15岁刚进上海队的时候。她跟队里到安徽集训,有一天她打电话回来说:‘脚上都是泡,实在太疼了。伙食也很不对胃口。’她爸爸对她说:‘感到太苦就回来吧。’但朱琳最终还是坚持到集训结束。后来她第一次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就拿了第5名。回来后教练要求全队向朱琳学习,因为朱琳十个脚趾都起泡出血,还在坚持练。” 朱琳妈妈说:“我希望朱琳能在北京奥运会上,再次为国争光。” 本报记者 王志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