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计”攻关利于生存? ——市场流行“潜规则”类图书不利读者健康向上 李菁 |
| ||
| ||
|
“拒绝不如敷衍,敷衍不如说谎”“玩玩把戏,省省力气”“骗牛靠甜头,骗人靠噱头”“要比脑力,先比演技”……这些奇奇怪怪的句子,竟是一本书的小标题,这本名叫《能力要够,脸皮要厚》的书,属于近来颇为流行的“潜规则”类图书。在这次书展上,记者也发现了不少这种教人拉关系、拍马屁,在利益面前勾心斗角的为人处世“实用”书籍,这些书所表达的内容与观点,是与建设和谐社会、精神文明的主旨格格不入的。 “职场本事” 取巧方法 记者随手翻阅了几本“潜规则”类图书,这些书名称各异,封面设计得“弹眼落睛”,细看内容却有很多相近之处,主要介绍职场、商场和朋友之间做人、办事的取巧方法,甚至教读者通过一些拿不上台面的小伎俩达到自己的目的。《三分做事七分做人》讲的是“行走社会的黄金法则”,比如“人要‘恶’那么一点点”“用江湖义气打动人心”等。《没有办不成的事》讲的是求人办事的技巧,如“礼是求人的敲门砖”“求人之前先赞美”等。其他如《先做小人再做君子》《中国式人脉》《领导就要这样做》等书,大致意思也都差不多。不是要人们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凭自己的才能、勤奋取得进步与发展,而是要“听得进的人”耍手腕,这才是有本事。记者在书展现场看到,对这类书感兴趣的多为年轻人,有的学生模样,有的像公司白领。 “智慧谋略” 荒唐结语 如果说,以上这些“潜规则”尽管世故还算温和,至少没有教人有害人之心,那么一本《108计——经商领导处世的智慧谋略》就显得相当可怕了。该书分为“经商36计”“领导36计”和“处世36计”,其中有关经商的谋略有“声东击西”“借刀杀人”“笑里藏刀”“趁火打劫”等,领导谋略有“杀鸡骇猴”“指桑骂槐”“收买人心”“隔岸观火”等,处世谋略有“察言观色”“狐假虎威”“落井下石”“无中生有”等。在“美人计”一条中,作者在列举了历史上各个“成功案例”后,发表荒唐的结语:“有时候在局势难以驾驭的情况下,适当地运用‘美人计’去攻一下关,则更有利于生存处世。” “教你成长” 害乎益乎 记者跟一位挑选了一本《中国式人脉》正打算购买的男青年聊了几句。这位姓顾的读者说,自己是去年大学毕业留在上海工作的江苏人,平时与同事合租房屋,工作刚开始适应,还有不少困惑,买本书回去“开开窍”。 接力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分析说,这是一种相当典型的想法,也是“潜规则”类图书不断涌现并能畅销的动因。现在许多年轻人的人生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什么社会经验,踏上工作岗位后可能会出现因不懂人际交往而无所适从的情况。为了快速“成长”,他们成了消费“潜规则”类图书的主力军。 “人生指南” 格调低下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各地的图书市场上都能轻易找到“潜规则”类图书,不少社会学者对其中一些大肆贩卖庸俗价值观的“人生指南”表示反对,认为格调低下、专门教唆不诚实行为和旁门左道的书,对青年人的成长发展有害无益,败坏了社会风气。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文军认为,图书是特殊的商品,承担着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责任,某种意义上是“为社会立法”,因此出版者必须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问题。读者是分层次的,对于“潜规则”一类书,一些读者可能会进行思考分析,选取其中有益的部分;而另一些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可能只会全盘接收,他们认为正规出版物不会有错,结果却受到误导。出版社等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审查把关,杜绝此类书籍的出现,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气氛。 本报记者 李菁 评论 07082011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