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公众服务
 第A2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8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首选
——吴中区区委书记金海龙谈长三角区域发展
任湘怡 赵金晶


  太湖旅游度假区附近的一块土地,日前在苏州商业土地挂牌现场,由0.33亿元的起价开始,连续被叫价高达80次,最终以1.14亿元的价格成交;而另一块商业居住两用地块,起价1.22亿元,成交价1.82亿元。苏州商业用地的热度,在长三角不是孤立的现象。今年以来,长三角各城市再次掀起地产投资和开发的热潮。“地块拍卖的热度,说明大企业对区域发展的信心。”苏州市吴中区委书记金海龙分析。可是,在这个“长三角热”不断升温的夏天,金海龙却提出了对未来的“冷思考”。

  引发思考的是太湖蓝藻爆发。太湖水域共2400平方公里,吴中区内就有1459平方公里。尽管在今年的“蓝藻危机”中,吴中区没有受到直接影响,但是作为“同饮一湖水”的城区,还是体会到了压力。“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那些高污染的传统制造企业转移出去,引进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金海龙说。目前,区域对引进企业设立了投资强度门槛和环保门槛,加快沿湖企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吴中区的做法,在长三角不少城区有一定的代表性。环境污染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支付的“罚单”。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经济的发展却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为代价。太湖、钱塘江、京杭大运河等水系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污染。“城市的发展,要避免别人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少交这一类高昂的学费。”浙江省丽水市副市长刘秀兰提出“跨越式的发展”,也就是利用生态保护发展经济。这一想法在长三角得到了呼应。从去年开始,长三角不少城市都纷纷提出目标,争取在几年内建设成“国家生态市”。

  “‘山水苏州,人居吴中’,我们这里囊括了太湖风光的‘精华’,更需要利用天然优势发展经济。”金海龙说,目前吴中区已经启动“搬迁行动”,将清理环太湖保护区一公里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搬迁3-5公里内排污的工厂企业,并将在年内再兴建一个15万吨级的污水处理厂。“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环境的吸引力将成为投资者优先考虑的要素,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低成本。”

  本报记者 任湘怡  实习生 赵金晶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