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公众服务
 第A2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8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场大雨,冲出宁波最大古墓
墓主为清重臣 墓地有半个足球场大
郑仲晔 郑巍


  “像不像人样,看看张家骧。”这是一句宁波老话,可见宁波人对这位100多年前“郎官”的评价。

  前些天,因为一场大雨,位于鄞州龙观乡大路村的张家骧墓葬被“曝光”。文保专家称,虽然墓内可能没有什么宝贝,但占地3.5亩的墓葬却堪称宁波之最,对研究明清时期浙东丧葬习俗文化,有一定历史价值。

  墓主为清代两个皇帝老师

  最早发现墓葬的是大路村的几位村民。据他们介绍,一周前,天下大雨,村边上一片竹林发生了崩塌。

  雨停后,村民去查看“灾情”,意外发现塌方处竟是一处古墓,坟前的墓碑气宇不凡。经鄞州文保鉴定,这处墓地的主人是100多年前的名臣张家骧,他曾任右侍郎(旧称“郎官”),是从二品官员。

  虽然官阶不高,张家骧却做过清代两个皇帝的老师。42岁时,他进翰林院当了同治皇帝的师傅。同治皇帝19岁病死后,他就当了5岁即位的光绪帝的师傅,跟随光绪9年,是光绪维新思想的启蒙人之一。

  墓地大小相当于半个足球场

  文保人员初步勘察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达3.5亩,相当于半个足球场大小,其中墓穴长17.6米、宽17米、高5.5米,是迄今为止宁波发现的最大单穴古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墓碑,刻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冬,碑文系清户部尚书翁同龢用正楷写就,笔力挺拔。

  至于墓葬里发现了什么宝贝,文保人员没有透露。鄞州一位文史专家根据史料介绍,张家骧一生清廉,他病逝后,人们在他的府第中竟找不到一条厚一点的棉被,也没有银两下葬。后来光绪皇帝亲赐一条御被,官府发了2000两“抚恤银”,他才得以体面下葬,葬到龙观。

  宁波多处地名与张“郎官”有关

  虽然张家骧去世已经100多年,墓地也刚刚被发现,但宁波还留有张“郎官”的许多典故和流传,特别是几个地名,皆因他而得。

  首先是市中心的“郎官巷”。张家骧所任右侍郎旧称“郎官”,但光绪待他不薄,专门为他建造府第,这就是所说的“郎官第”。

  望京路也因他而来。张家在城河上造了一座“望京桥”,意为遥望京城不忘皇恩,望京路即由此得名。

  和他有关的还有新芝路。当时他在西塘河的高塘上,即现在的海曙公园附近造了一个“接旨亭”,专门迎接皇上圣旨,宁波老话“圣旨”、“新芝”不分,遂成新芝路。

  此外,张家骧还是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平反昭雪的关键人物。当此案经过县、府、省三级六审、辗转反复且朝不利方向发展时,他和翁同龢、夏同善等江浙派官员,联合林拱枢(林则徐之子)等人,对抗以四川总督丁宝桢等封疆大吏和京中大僚组成的朝廷实权派,说动慈禧太后同意进京复审。在复审时,他们几人还多次到堂,关注案件进展,最后终于为杨乃武与小白菜昭雪。

  郑仲晔 郑巍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