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公众服务
 第A2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8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有余裕”时代中的真诚和优雅

王铁仙


  杨扬编的《赵丽宏和他的文学世界》,既选录了各界对赵丽宏作品的不少评论,也结集了作者的一些自我评述。这样的编选方式颇有创意,可以让读者同时看到一个作家的主观意向与社会客观反响的异同。

  在赵丽宏的自我评述中,在那些他对过往生活经历、前辈作品阅读和自己的诗文创作心程的描述和感悟中,处处表现出他的真诚,尤其是对文学、音乐、绘画和一切艺术的一往情深,处处表现出忠实地抒发自己的情志、袒露自己真实心灵的创作态度。这是他的天性所致,也是他自觉要坚持到底的文学主张的体现。人们对他的许多评论,虽然角度不一,且较多理论分析,但核心的看法,也是“真诚”两个字,以及由此而来的他作品内容的富于诗性,因为真诚的态度也是自由的态度,而真诚、自由的情感抒发是文学作品诗性的最深源泉。

  集子中的许多文字,无论是赵丽宏的自述还是别人的评论,我以前是读过的。现在集中在一起,我翻阅一过,仍然心有所动。我忽然想起鲁迅1927年4月后相距时间很短的两次关于文学的演讲。就时代、水准和风格的不同而言,这个联想似乎有点不伦。但就文学之为文学来说,我以为是可以用鲁迅的有些话来说明赵丽宏作品深层的意义的。在前一篇《革命时代的文学》的演讲中,鲁迅说:“好的文艺作品,向来是不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又认为“文学总是一种余裕的产物”,在当时那个社会斗争剧烈的时代,文学会“转归沉寂”,“等到大革命成功了,社会底状态缓和了,大家的生活有余裕了,这时候又产生文学”,即文学会获得兴盛。后一篇《读书杂谈》谈读书的一种自由状态,所谈与写作之理相通。鲁迅希望有一个“大家能够去做爱做的事”的“幸福”的时代,那时可以不是为了吃饭而进行“嗜好”的读书,可以沉迷其中,“在每一叶每一叶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赵丽宏的作品,不正是“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吗?他的文学阅读,不正是表现为一种“不顾利害”的“嗜好”吗?而他也不正是遇上了一个“生活有余裕”的“幸福”的时代吗?因此,我们不但要称赏赵丽宏对文学的诚挚和创作态度的真诚,而且要庆幸我们能够生活在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确实为作家的自由写作,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条件。赵丽宏是有福的,今天许多有才情的作家都是有福的。

  我近几年来一直在主编中学语文教材,因而我还注意到中小学语文界对赵丽宏散文的推重,他有很多散文被选入了各地中小学语文课本。这本集子里不完全地罗列了所收篇目,其数量超过同时代的许多作家。这应当说是他的作品成功的某种标志,也是他的荣誉。当然,不能说选入学校课本的文章就是文坛上压倒一切的最佳作品,但是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必须用词准确,结构谨严,行文流畅;还要拒绝做作的姿态和低俗的笔调。因为语文课本要作学生读写的范本。赵丽宏的散文正具备这两方面的要求。在目前有些作者太不注重斟酌文字和格调优雅的时候,赵丽宏在这两方面的优长,也是特别值得一提的。

  明日请看《笔名与书画》。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