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公众服务
 第A2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8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藏评弹旧唱片
程祖铭


  我虽生于上海,但祖籍苏州,家庭人员之间一口吴侬软语,使我从小有机会能接触评弹,并与评弹相伴一生。

  因为爱听评弹,我在解放初就陆续购买、收藏一些评弹唱片,有范雪君演唱的《恨不相逢未嫁时》、有沈薛档对唱的《方卿见娘》,朱慧珍唱的《长亭送别》、蒋月泉唱的《杜十娘》及《宝玉夜探》《梁祝》《黛玉葬花》《新木兰辞》《杜十娘》《莺莺操琴》《迷功名》《岳云》《秋思》等等,这些唱片为自己及家庭丰富了业余生活。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涌现出新评弹节目时,我先后又添购了张鉴庭的《芦苇青青》中的《骂敌》、徐丽仙演唱的《六十年代第一春》等一大批唱片。尤为珍贵的是几张16转唱片,如中篇《三约牡丹亭》共三张一套,描金凤分回《换监救兄》(杨振雄、杨振言演唱)。到六七十年代时,又出现了塑料薄膜唱片,其间又购到开篇《社员都是向阳花》(徐丽仙演唱)、胡国梁等人说唱的《密室相会》《翻案》《乃武进室》、秦建国唱的《战长沙》。

  珍藏评弹唱片,只是我的一种爱好,但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十年浩劫结束后,一些著名评弹老艺人,他们自己的作品资料也没有了,或抄家而失去,或因其他原因而听不到当年自己演唱的名曲。于是,我将杨双档的《换监救兄》赠送给杨振言先生,在苏州博物馆开辟严雪亭陈列室之际,我捐赠了严氏代表作《一粒米》。

  除捐赠唱片外,我还想让这些瑰宝重现丰采,如1989年陈红霞突发脑溢血病故,我专程把她演唱的唱片《痛责方卿》送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星期书会》栏目,要求翻录出来在书会中播放,由于陈红霞遗留节目不多,这也是她生前唯一发行的唱片,果然取得较佳效果。今年是她去世18周年,我用电脑软件作了消除噪音处理,又把唱片翻身时的接头也接得天衣无缝,现已供给中国评弹网,以示悼念之意。

  1993年,我和评弹爱好者筹建成立了“苏州评弹收藏鉴赏学会”,我收藏的旧唱片,派上了大用场。有人说我的收藏弥足珍贵,其实我珍藏旧唱片,也历经磨难,在“文革”中,这些被视为“四旧”的唱片,我几经转移,得以保存下来,这是我岳父母的功劳呀!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