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公众服务
 第A2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8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诙谐诠释枯燥理论,学生“胃口”大开
网上热捧复旦教授“课堂语录”

许明 徐轶汝


  继火爆一时的“新东方老师语录”“万峰语录”之后,最近,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若山在审计学课上的精彩讲课,也被学生们整理成帖子发到网上。其中一些内容令人发噱,语言风格符合学生的口味,一时间成为各大论坛上的热帖。

  完全语录32条

  8月13日,猫扑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名为“复旦大学教授李若山语录最新完全版”的帖子,共有32条语录,大部分内容都与财务、审计等专业知识相关。尽管这些课程本身相当枯燥,但李教授的阐述方式却很有个性:比喻生动,比如将广告费用的滞后效应比喻成“先苦后甜的青橄榄”;理论结合实际,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讲述当独立董事的无奈;还时不时抖个小包袱,比如称上海的家庭治理结构是“丈母娘领导下的太太负责制”。

  不是光抖包袱

  记者前日电话采访李教授时,他颇为自豪地说,其实网上的“完全版”并不完全,这只是他给本科生上的为数不多的几堂课中的段子:“给本科生才开过6次课,没想到就都给我弄网上去了!”他希望学生记住的,并不是那一个个玩笑,而是玩笑中的一条条理论。据李教授说,会计学中的一些理论课程,如审计、会计理论、会计报表,本来就极其枯燥:“如果课再上得不生动,学生早一个个睡趴下了。”而且,光抖包袱可不行,必须再加上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会。

  实习生 许明  本报记者 徐轶汝

  李若山语录摘抄

  ● 我有个60岁的朋友,他估计能够活到90岁,是正常的直线折旧。但是后来,他请了一个小保姆,两年后就死了,这就是加速折旧。

  ● 苦不苦,想想萨达姆。累不累,想想CPA。

  ● 验资报告都是拿一张发票。说上面这点都是我的资产。有哪些啊?毛巾面盆汏脚桶,牙刷牙膏香肥皂,汤勺盆子压力锅,碗筷调羹切菜刀……(上海话)

  ● 我们会计界有很多武林高手,这些家伙要不不出招,一出招的话,招招见血,一剑封喉。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