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公众服务
 第A2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8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时玩具带来多少美好回忆
白领“重温旧梦” 狂搜变形金刚

曹刚

  ■ 史斌在玩他的宝贝变形金刚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为啥迷变形金刚?”

  “回忆。”外企财务顾磊不假思索地回答,“小时候,在外面玩得再疯,也要准时回家看动画片;一到学校就和同学交流,研究变形窍门;有一次,我借同学玩具不舍得还,结果他向老师告状,害得我被老爸一顿打。”顾磊思绪回到20年前:一帮小不点,谁买了新变形金刚,顿时成为“带头大哥”,引来一群“跟屁虫”……

  书房变玩具陈列室

  和顾磊对话,是在外企销售史斌的书房里。他们是好朋友,因变形金刚相识。

  书房里堆满变形金刚,更像一间“玩具陈列室”。摆在立柜里的变形金刚,姿态各异。摆不下的,暂时“躺”进抽屉。每隔一周,它们有机会被选中,到立柜“换岗”。

  窗台上的4个塑料盒格外醒目,“变形金刚”“七龙珠”“圣斗士星矢”“高达”分列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它们是分别陪伴我的经典动画片。”

  500元高价买“回忆”

  上世纪80年代末,一个变形金刚动辄几十元,大多数家庭买不起。小学三年级时,史斌软磨硬泡,花12元买下第一个变形金刚“的士”。

  近20年过去了,曾经爱不释手的玩具早已不知所终。史斌一直苦苦寻找,直到去年如愿以偿——他转托了几层朋友关系,总算买到一个“的士”,和当年的一模一样。“虽然价钱涨到了500元,但我一点也不心疼。”

  近年来,史斌和顾磊收集的变形金刚,各自总价值已接近20万元。网络论坛里,还有一大群志同道合的“迷友”。玩具评测、新品发布、交流摄影作品……

  “我成家后紧缩银根,但不会停手。肯定要收集一辈子。”史斌说,“等我老了,也坚决不卖,宁肯捐出来,筹建国内第一家变形金刚博物馆。” 本报记者  曹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