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押钞员枪杀储户事件反思 银行安保制度须防四大漏洞 王勉 孙英威 于力 |
辽宁省不久前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沈阳押钞员枪杀储户事件。多数人通过直觉判断认为,持枪者如此轻率地杀人不对。但是,如果剥开这起事件的层层面纱,通过缜密的分析就会发现,至少有四个原因使得这起事件的发生偶然中带有必然。 ■ 银行安保制度待完善 今年4月7日,沈阳市金融护卫中心的押钞员朱宏林在苏家屯区一建设银行营业厅里执行押钞任务时,开枪将刚取完款的储户计程打死,一时引起轩然大波。记者调查发现,我国几乎所有的银行在运钞方式上“押钞员与钞票不分、服务通道与安保通道不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张弘说,在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服务通道与安保通道是分开的。而我国目前在运钞过程中的“两个不分”,无疑额外增加了公众风险。银行作为营利性机构,应该将服务通道与安保通道分开,将经营区域与公共区域分开。 但为什么没有人这样做?原因很简单,一旦这样做意味着押运机构要对运钞车进行改良,同时银行要设专门安保通道,提供给运钞车出入,这无疑都将增加成本,因此,谁都不愿意改变。 ■ 押运机构权责待明晰 为了押钞安全,运钞车到了银行营业点后,都会拉一条警戒线,设立所谓的警戒区。这种做法严格说来是缺少法律依据的。还原沈阳这起事件发生的开始一幕,计程欲强行通过警戒区,与运钞车车长赵大翔发生争执,赵随即喊了一声:“来人!”站在门外的朱宏林立刻进入营业厅内,朝计程面部开了一枪。记者在对此事调查时,很多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谁给运钞车划了警戒区? ■ 畸形押运理念待改变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押运员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必须保证运钞车和金融单位绝对安全”。北京振远护卫中心总经理王和如说,国内对押运员的培训,更多地强调“与金钱共存亡”这样的理念。这就导致了押运员在判断是否受到“威胁信息”时,多数情况下会更多考虑运钞车和金融单位的安全。 ■ 保安培训管理有漏洞 记者了解到,根据《保安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保安员的培训时间不能少于2个月或264课时,而沈阳押钞员枪杀储户事件中的朱宏林在经过短短20天的培训后,就获得枪支使用、实弹演习和规章制度的业务技能合格证书。张弘说:“这是保安服务机构利益驱使的结果,出事后不能全怪保安员,因为这些多数从偏远农村进城的孩子,没有经过培训的确不懂,只能是一切围绕老板意志走。” 新华社记者 王勉 孙英威 于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