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常青不老 ——昨访香港漫画家王泽 李菁 |
|
昨天下午,风靡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45年之久的“老夫子”漫画作者王泽来到上海书展签售,受到现场小读者的热烈追捧。年近六旬的王泽白头发、白胡子,爱逗趣,脸上总是挂着笑。为了逗小孩子开心,昨天他特意在左手手心画了一个好玩的“老夫子”形象,猛不丁“哗”地亮出来,自己先乐坏了。 市井小民 生活写真 最早的“老夫子”漫画1962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作者是王泽的父亲王家禧,用的笔名却是随意借用的长子姓名——“王泽”。“老夫子”的造型很特别:两撇胡子、瓜皮帽、中式马褂、功夫鞋,个性憨傻、滑稽、可爱、狡黠。“老夫子”漫画表现市井小民的生活,笔法细腻,故事有趣,因此一炮而红,直到现在还生命力旺盛地与读者在一起。漫画人物常青不老,漫画家却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蚀,画了35年后,王家禧老先生得了白内障,手也发抖,画不动了。原以为无奈要与“老夫子”告别,想不到儿子——真正的“王泽”舍不下父亲创下的这份事业,下定决心接过画笔。 人物不变 故事常新 王泽告诉记者,父亲觉得画漫画这一行很苦,收入也不高,所以从小不要他们兄弟几个沾边,可大家耳濡目染,“像得了传染病一样”都爱上了画画,后来的职业也与之相关。他本人生于天津,学于香港,后到美国深造,在大学从事建筑教学的工作。眼看父亲画漫画越来越力不从心,大约10年前他开始学习父亲的画风,把“老夫子”的故事延续下去。王泽得意地说:“读者对我们两个人画的东西,基本上分不出来。”尽管漫画人物不变,身上的故事却紧跟时代。 会心一笑 精神放松 王泽介绍说,上世纪60年代父亲在香港生活艰苦,为了养活一家人,画漫画到处投稿赚外快,画里的角色也与时代命运息息相关,如水果摊主啦,包租婆啦,各式各样的小人物苦中作乐,生发出许多趣事,让每日里为生计奔波的读者能够会心一笑,松懈一下精神。现在,社会飞速发展,“老夫子”自然也跟上时代,打手机、坐地铁、听摇滚,想当太空人、变形金刚,什么都做。父亲根本没有想到,他自以为太老套的“老夫子”形象,今天依然受到小朋友的喜爱。 王泽说,父亲已经80多岁了,但他每个月还画上二三张“老夫子”,作为晚年的寄托。父子两代人,在“老夫子”这个漫画人物上的合作,还在进行。 本报记者 李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