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女足世界杯会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公众服务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6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专题
 第B19版:专题
 第B20版:专题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6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广告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广告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教育·移民
 第B35版:求职·职场动态
 第B36版:求职·培训动态
  
2007年8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罗 岕 品 茶

张建智


  今年,春末夏初,我们相约了几位文友,由一位曾担任罗岕之地的女乡长,驱车带我们到长兴县白岘乡罗岕村——这里就是明代有名的罗岕茶之产地。

  踏进此村,一眼望去尽是好山好水。山冈叠翠,眼前溪水悠流,远眺大小山坞,皆罗列眼前。我们跟着当地村民走进一处山坞,一老农手指远处就说:“此再往前走,便是岕地了。”我望那山路,越来越窄。只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水,湍湍向东而去,一如白色飘带从天而降,把大山劈成了两半。前有小木桥,凭栏看山中风景,风云之际,峰峦草木,皆鲜妍斑斓。相传冒襄与名妓董小宛有段饮茶轶事。冒襄最爱喝罗岕茶,而煮茶是董小宛的拿手好戏。经她煮后之岕茶,就有一股婴儿肉香。他们是一人一壶,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对,细细品尝岕茶的色香性情。

  说起罗岕茶,自然会想起明清时散文大家笔下之妙文。如张岱的《陶庵梦记》、熊明遇的《岕山茶记》、冒襄《岕茶汇钞》、冯可宾的《岕茶笺》等等,无不对罗岕茶赞美不绝。尤其张岱对罗岕茶可谓情有独钟。某次,当精于茶道的闵汶水老人,特拿了几种品质相同的茶糊弄他时,张岱只轻轻啜了一口,就品出了不同的茶味。对闵老说道:“莫绐我!是阆苑制法,而味不似。”闵老笑对张岱说:“您知这茶是何地产?”张岱又啜了一口就说:“和罗岕茶太相似了。”闵老听后佩服,连连吐舌称奇。想不到这位散文大家不但识茶,还识惠泉之水。于是,他又持一壶茶来,请张岱辨识,张岱品后又说:“这茶香气扑烈,味甚浑厚,此是春茶呀,刚才那壶茶是秋天采摘的茶。”一番话,使闵老佩服得五体投地,遂与张岱结为终身好友。

  罗岕茶在明末清初,如按当时米价折算,一斤罗岕茶,相当于大米两到三石左右。于此可见,罗岕茶价在当年已居天价。但随着时间之推移,不知怎的,百年来罗岕茶濒临绝迹。

  罗岕村,现仍是几百年前的那方水土,可罗岕茶,种植寥寥,对它灿烂之历史,也鲜为人知。每年,只是罗岕村民们自种自给,自制些少量罗岕茶自喝而已。那日,由于村民们的淳朴好客,返回时送了我们一些。我回家慢慢品味,总觉那茶,自有一种味醇、色清、馨香之感,确与别茶不同。品茗之际,隐隐还会遥想起明亡后明遗民在清贫的生活中,他们那份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以及当年那份雅致与意蕴。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