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女足世界杯会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公众服务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6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专题
 第B19版:专题
 第B20版:专题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6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广告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广告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教育·移民
 第B35版:求职·职场动态
 第B36版:求职·培训动态
  
2007年8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方教你如何识扒防扒

潘高峰 忻文轲 绍波

  ■ 昨天从警方手中领回被窃的财物,失主们面露笑容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昨天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将今夏反扒专项行动中查获的被盗财物发还给受害人,总价值16万余元。

  在发还被盗财物的现场,民警传授了识扒、防扒要诀。

  传赃法

  扒窃手法:一人扒窃,得手后迅速把财物转移给同伙。一旦乘客发现被窃,往往无法在身旁被怀疑的对象身上查到赃物,犯罪分子趁机脱身。

  防范要领:乘客如果发现自己的财物被窃,应立即请司乘人员关闭车门,以防犯罪分子逃离现场,并向警方报案。乘客上车时,应该让手机处于响铃开机状态,一旦发现失窃,立即借用他人手机拨打被窃手机号码,通过手机铃声来确定被窃手机方位。

  障眼法

  扒窃手法:扒窃犯罪分子在公交站点事先寻找目标,然后利用乘客上下公交车时人多拥挤的特点下手,或者直接挤在车门口,既不上车也不下车,伺机扒窃乘客腰间的手机及衣袋、背包中的财物。此类扒窃犯罪分子常常利用“障眼法”作掩护,主要表现为手拿报纸、雨伞、塑料袋等挡住乘客的视线或怀抱小孩。

  防范要领:提倡文明乘车;拥挤时尽量不要在上衣两侧的口袋中放置财物,上车前要检查口袋的纽扣或拉链,手机要放入包内或握在手中。对多次重复上下车、行动反常的人要特别注意。

  割窃法

  扒窃手法:多发在站间距离较长、乘客较少的公交车上。扒手坐在乘客座位侧面或后面,趁乘客打瞌睡或不注意时,伸手掏取财物,或使用锋利的刀片割开乘客衣袋、背包窃走财物。

  防范要领:乘车时不要打瞌睡,尤其是在午后时间和往返于市郊的公交车上更不能放松警惕。

  挤碰试探法

  扒窃手法:在实施扒窃之前,扒手会对放有财物的乘客口袋、背包及手机套,做出试探性的摸、碰、挤等小动作,一旦乘客发觉便停止作案。为了扒窃得手,扒手往往会想出各种办法:有的一只手抓住车厢顶吊环,手臂曲起以挡住乘客视线,另一只手扒窃;有的把手揣在外套衣袋里,但衣袋是穿底的,手可以从里面伸出来,神不知鬼不觉地行窃。

  防范要领:乘车时尽量少带现金和贵重物品,携包乘车时将皮包拉链拉上,并尽可能将拉链面紧贴身体。拎包、背包要放在胸前,遇有人故意紧贴,要加倍小心。

  挡门板、夹门缝

  扒窃手法:

  ■ “挡门板”多用于上下车的过程中,一般由一名犯罪分子用身体挡住车门,阻止乘客顺利上下车,同时用观望别处或询问司售人员一些该公交线路不经过的地名的方式来吸引乘客的注意力,同伙则在后面扒窃乘客财物。

  ■ “夹门缝”手法,扒手一般有3至5人,他们先在车站寻找上衣敞开或单肩背包的乘客为目标,随后跟乘客上车,在拥挤的车厢内将乘客包围在扒窃团伙中间,再用身体将乘客的衣服或背包挤到人圈空隙处,由最便于下手的团伙成员实施盗窃。

  防范要领:乘客上下车遇有挡住车门却不上下车的可疑人员时,应同时对身边的其他人加以防范。

    本报记者 潘高峰   特约通讯员 忻文轲   绘图 绍波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