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火一般的激情 前中国女足队员为世界杯造势 陶邢莹 何轶 |
|
多年前活跃在绿茵场上,她们是铿锵玫瑰,释放着火一般的激情。2007女足世界杯开赛之际,她们是女足球迷,身体力行宣传女足精神。“只要有女足宣传活动,我一定参加。”这是高宏霞、谢慧琳、刘玉萍在昨日女足世界杯倒计时20天宣传活动现场的共同感慨。 关注多了 “高子”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在女足世界杯打上主力。昨天,为宣传女足世界杯重出江湖的高宏霞,被热爱足球的小女孩团团围住索要签名,忙得不亦乐乎,她笑着说,“遗憾,那是过去的事情了。这次为家门口的世界杯助威,希望中国队不要让我失望。”她理解女足队员付出的艰辛,享受当年被球迷关注的热情,“所以我们号召全社会关注中国女足,有关注,才更有动力。” 退役后,高宏霞一直同上海队年轻队员保持联系,“我常想,要是再年轻10岁该多好。”同样,谢慧琳也很关注昔日队友在国家队的情况。中国队同澳大利亚队的热身赛,令她印象最深的,是潘丽娜伤愈复出后的首次亮相。“我们都看得到娜娜的付出,她心态好,经验足,希望新老结合的中国女足能渐入佳境。” 压力小了 上午参加女子拉拉队成立仪式,晚上给爱踢球的小女孩讲故事,见老的小的都来参加活动,谢慧琳很激动。 “1999年世界杯决赛,我第一个罚点球,当时眼里只有球和球门,根本没注意人山人海的观众。”谢慧琳回忆道,“压力让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只想着踢进球。”事后,她才知道,妈妈当时紧张地掩面,不敢看直播。现在,作为一名普通的球迷,谢慧琳体会到了这种紧张。2004年奥运会上,中国队0比8惨败给德国队那一役,她在电视前看得热泪盈眶。“我现在更能理解球迷心里那种由衷的支持。”这一次,她花了4000多元购买球票,要和家人一起感受女足热情。 感触深了 当年在国家队,刘玉萍被伤病困扰,她每天盼着上场比赛。现在回归平凡生活,刘玉萍结识了不少执着的球迷,同欢笑齐喝彩,还开办了空中球场,退役后的生活很精彩。 不少球迷问刘玉萍要上海女足的签名,请她帮忙订世界杯球票,她总是尽量满足要求。刘玉萍享受这种同球迷打成一片的生活。“看到那么多人支持女足,比我自己踢进球还高兴。”刘玉萍爽朗地说。 形容铿锵玫瑰的精神,有很多词,永不言败、无私奉献……刘玉萍很欣慰,这种精神在球迷心中蔓延:“无论女足踢赢踢输,球迷无私的支持永远不变。” 本报记者 陶邢莹 实习生 何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