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上海地产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 广 告
 第A29版: 广 告
 第A30版:投资理财
 第A31版:股市分析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生活之友·居家有道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月饼专版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14版:好吃·月饼专版
 第B15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6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21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2007年8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留取丹心照汗青

赵丽宏


  文天祥在北京被忽必烈处死时,才48岁。他穿过都城街市慷慨就义,万众相送,天地悲泣。文天祥这个英武不屈的名字,从此镌刻在中国人的心里。

  在中国的文学史中,文天祥也许不算是辉煌巨星,但他的诗歌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气节,光照后人,无可替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七百多年来在中国人心中不绝鸣响,这是文天祥留在人间的永恒心声。

  文天祥写这首诗时,是一个失去自由的俘虏,国破家亡,前途凶险。在元军的船上,面对无边风浪,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写出了《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为何写这首诗?文天祥有自注:“上巳日,张元帅令李元帅过船,请作书招谕张少保投拜。遂与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书此诗遗之。李不得强,持诗以达张,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在海上,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出面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了这首诗,昭然明志,誓死不从。这是一个爱国者的心声,真挚深沉,高亢悲壮,撼动读者心魂。

  此诗的前两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是文天祥对自己身世的交代和自叹;三四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对国家危亡情势的描述。文天祥以自己的学问和才华,在南宋都城临安考中状元,然而国难当头,他无法施展文学上抱负。他身处的时代,南宋已经岌岌可危,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对国家的前途大多失去了信心,人人自保,投降派的声音压倒了主战的呼吁。文天祥是真正决心抗战救亡的将领,但是他的抗战主张没人理睬,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元兵大军压境时,文天祥倾家荡产,筹饷募集民兵进京勤王,却被奸臣阻挠,解除兵权。京城危急时,朝廷中管事的丞相逃跑,文天祥临危受命,被派去议和。面对盛气凌人的元军统帅,文天祥不卑不亢,提出只议和,不议降,要元军先撤兵,再谈判。元军统帅大怒,将他扣留。在押解去北京的路上,文天祥设计逃脱,辗转回到南宋故土,继续抗敌,最后还是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写此诗,就是在元军向漂泊海上的南宋小朝廷发起最后进攻之时,船过零丁洋,诗人悲愤难抑,百感交集。此诗的颈联,巧妙地利用了两个地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将一个爱国者人生的曲折无奈,将当时所处的险境,以及诗人忧愤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忧心。这两句诗,是妙手偶得,凸现了诗人的才华。如果此诗到此为止,也不失为佳作,但这只是一首悲愤沉郁的诗。全诗的最动人、最激昂、最震撼人心的声音,出现在最后,就像一曲悲伤的咏叹调,在结尾处发出激越崇高的心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了这两句,这首诗的格调、境界和意蕴便得到无限升华。

  文天祥的名作,除了《过零丁洋》,还有《正气歌》和《扬子江》,我以为,这三首名作中,最打动人的,还是《过零丁洋》。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