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茶社 江都春来早 蔡久饭 |
| ||
| ||
| ||
|
扬州人过去曾有吃早茶的习惯,而今随着九如茶室等一批老茶社的消失,还保留这个习惯的人终究是少了——多是一些退休了的老人。剩下的茶社中,最著名的自然是富春茶社和冶春茶社。冶春在河边,位置好;富春的茶点品种更丰富——今日谈吃,那就说富春。 那些去扬州的旅行团,每人一杯魁龙珠茶,再叫几客点心套餐,几个人合要一份大煮干丝,吃得大快朵颐。但因为要赶行程,所以他们大都吃得心急火燎,与正宗扬州人慢悠悠泡一上午吃早茶的兴致是不能比拟的。 如今的富春却正是被这些旅行团惯坏了的。过去扬州人吃早茶,泡一壶茶点一客包子,花费才几许?旅行团来了之后就不一样了,好不容易来一趟扬州,大煮干丝、翡翠烧卖、蟹黄汤包、千层糕、三丁包五丁包,得一样一样吃过去。这消费标准不是扬州老百姓日常消费能比的。渐渐地,再好的百年茶社也被旅行团惯坏了。墙上倒还是明码标价,15-30元套餐自选,极品魁龙珠5元一杯也不算离谱,但你不能单点。你爱吃三丁包没问题,但一客套餐里只有一个,想再吃一个?麻烦请再点一套。想单点三丁包?对不起,那是不行的。 好在富春的三丁包是真好吃,每客一个,总遭人抢。还有扬州炒饭、蟹黄汤包什么的都不错。 【 三丁包 】 三丁包的发明,来自于一位尹姓厨子的灵机一动。民国初年,富春已经是扬州城内数一数二的茶社了,同其他茶社一样,这里不仅卖茶,也卖点心和面食。当时富春下面一律用鸡汤,每天要用掉几十只鸡,但鸡肉没法处理,这位尹师傅突发奇想,将鸡肉切成丁,外加猪肉丁和笋丁,做成了三丁包子。没想到,这包子竟然奇鲜无比,后来就成了富春的当家产品。 中国人讲究脍不厌细,对美食的钻研,往往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陆文夫在《姑苏菜艺》中介绍了一道叫做“炒绿豆芽”的菜,是把鸡丝嵌在绿豆芽里,其精细的程度简直可和苏州刺绣媲美。然而我却欣赏三丁包这样的小吃,用料简简单单,并无出奇之处,但就是不断地叫人念想着。这般质朴的美食,足以是让我记住富春的理由了。 【 扬州炒饭 】 《食经》中记载,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碎金饭”,这“碎金饭”选用软硬适度、颗粒松散的熟米以蛋炒之,使粒粒米饭皆裹上蛋液,炒好后的饭如碎金闪烁,因此得名。 而今的扬州炒饭是有行业标准的。怎么炒,用什么炒,由谁来炒,都有具体的规定。富春的扬州炒饭做得还是不错的,它的特点是用料特别丰富:干贝、海参、虾仁、火腿、青豆、鸡肉丁、笋丁、花菇丁……这些一样不少,炒饭端上来时奇香扑鼻,令人食欲大开。虽然价钱有点小贵,但既然来了,如果不点,岂不遗憾? 【 魁龙珠茶 】 吃早茶,茶是理所当然的主角。 富春当年起家之本,正是这名扬天下的“魁龙珠茶”。 魁龙珠茶乃富春茶社自制,由三种茶叶合成。魁即安徽魁针茶,味虽长而色欠佳;龙即浙江龙井,色虽佳而不能久;珠即扬州珠兰,气虽香而不能长。茶社将三者合之,取魁针之味,龙井之色,珠兰之香,故有“一壶水煮三省茶”之说。旧时,魁龙珠茶是由茶馆里的茶博士现场冲泡的,看他左手挑杯右手执铫,一低一高,相距一米,细水激流,上下三次,谓之“三点头”,哪怕不喝茶,看着也心旷神怡。 文\图 蔡久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