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网瘾”不仅仅是孩子的事 专家:家长更要反思家庭教育的缺失 马丹 唐洁 |
昨日,由团市委组织的上海首个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矫治公益特训营在青浦开营。与只针对孩子的戒网瘾活动不同,特训营特别强调家长的参与,家长不仅要参加培训课,还要学着和孩子互动。专家说,孩子沉迷网络,家长更要反思;而家长和孩子沟通不利,更是导致孩子依赖网络的原因之一。 反感被“戴帽子” 几乎所有的孩子一提到“瘾”就特别反感。小周刚参加了中考,他反复向记者强调,他上网并不严重。“平时周末,我会和同学打篮球,或者看电视。不过,父母太忙,很少有家庭活动。上网玩游戏是觉得实在没别的好玩了,家里电脑不能上网,我才去网吧打。” 复旦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教授孙时进分析说,孩子最抵触被人戴上“网瘾”帽子,被家长责骂不上进。“实际上,孩子的自尊心都很强。正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自尊心受挫,他们才躲到虚拟世界逃避现实。” 亲子沟通太少 小明今年读初二,由于迷上上网,不愿上学,已经转了四五次学。谈起儿子,小明妈妈面带愧疚:“以前工作太忙,我们每天早出晚归,一天也说不上几句。等到发现他迷上网络,已经产生厌学情绪,和我们的关系也很对立。”由于沟通太少,他们甚至没有发现,儿子之所以迷上网络,是因为在学校受到欺负而逃避现实。 孙时进说,网瘾孩子产生和家长的对立情绪,主要因为沟通太少,家长忙于工作疏忽孩子是一种,而更多的是家长与孩子沟通不恰当,把孩子推向另一面。 家长“网络过敏” 在某名牌大学就读的大三女生小英是被父母强制送来特训营的。她表示,自己其实并不算有瘾,平时每天上一两小时网,有几次周末连续上了8个小时。“但那次,我爸差点把我电脑都砸了。平时,我一集电视剧还没看完,他们就开始唠叨。只要看到我在打字,就说我浪费时间,又在聊天。” 孙时进说,有些家长“网络过敏”,见不得孩子坐在电脑前。“要让孩子摆脱网瘾,家长的观念一定要转变。这就是为什么这次训练营还特地开了家长培训班。家长要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沟通关系,留给孩子犯错的空间。”孙时进说,孩子年纪小、自控力差,沉迷上网很正常,慢慢成长了,没有家长蛮横的、不正确的干扰,很多人反而容易自己走出来。 本报记者 马丹 实习生 唐洁 评论 0708231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