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上海地产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 广 告
 第A29版: 广 告
 第A30版:投资理财
 第A31版:股市分析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生活之友·居家有道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月饼专版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14版:好吃·月饼专版
 第B15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6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21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2007年8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拓未来乎? 荒唐之举乎?
——全景式巨雕上海展出又引“重建圆明园”之争
林明杰

  ■ 历时近10年制作成功的“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局部)图TP

  由上海工艺雕刻家阚三喜历时近10年领衔制作成功的“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全国巡回展上海首展昨天落下帷幕,但因此引起人们对是否恢复重建圆明园的争论,却仍在持续。

  赞成者:体现民族精神    

  不少观众在欣赏了精美绝伦的“微缩圆明园”后,表达了希望看到圆明园再现旧日辉煌的心愿。在北京工作的上海人苗先生专程赶来参观,他认为,恢复重建圆明园的意义非同寻常,它不仅仅是一种园林建筑上的成就,更是体现一种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他说,在北京甚至海外,有一大批“圆明园”粉丝,强烈呼吁要求恢复重建圆明园。他们正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募集6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恢复圆明园。这也是他此生最大的心愿。上海摄影家协会的张丽花等人,认为雕刻家花10年工夫创作“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以1比150的比例复原历史原貌,这件事也是“感动中国”的创举。

  反对者:保存历史真相    

  国内的文物专家大多不赞成重建圆明园,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存历史真相。但是,苏联在反抗德国入侵的时候许多古代的宫殿被毁,可是战后苏联政府根据历史画卷、照片按照原样进行了重建。美国白宫也曾被英国人焚毁,后来也进行了修复。重建圆明园可以振奋国民精神,开拓未来,而不是一味沉湎于历史的悲哀。

  折中者:建立纪念场馆    

  观众中也有持反对意见的。上海某公司总经理沈福东,是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艺术的爱好者。他认为,要不要恢复重建圆明园,值得商榷。他个人认为似乎没这个必要。理由是,我们的国家毕竟还不是富得冒油的国家,恢复重建圆明园的资金投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有这笔钱还不如花在其他更需要建设的地方去。退一步来说,即使真的要恢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无论从工艺、材料等方面来说,都是难以复制的。他建议,不妨可以考虑建一个圆明园纪念馆,收藏陈列包括这件“微缩版圆明园”以及其他与圆明园有关的文献资料。观众陈伟元等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京现在的圆明园遗址也许更具警醒和激励作用。

  管理者:维持现状最好    

  北京圆明园遗址管理处处长张恩萌,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对阚三喜创作的“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是前无古人的绝世佳作。至于要不要恢复重建圆明园,他认为,维持现状尊重历史是最理想的办法,因为历史不可能简单重复,即使再造一个圆明园,也是一个新的圆明园,它和历史上的圆明园完全不能同日而语。这是用现代的手法来复制过去的历史,其历史的价值就会打折扣。据说,某地打算用200亿元在当地再建一个圆明园,这实在是令人看不懂。如果说北京恢复重建圆明园还情有可原的话,在北京之外再造一个圆明园,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有人把它称作是“中国式的荒唐”。5000亩土地不是个小数目,千万不能乱点鸳鸯谱闹出笑话。

  活动策展人丁建平说,举办这个展览是为了让公众对盛时圆明园的风采有一个更真切的感受,并借此弘扬中华传统优秀艺术,呼吁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意并非呼吁恢复重建圆明园。       本报记者 林明杰       评论  070823118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