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 刘华军 |
刘华军 这是第四次去温哥华探亲了,与上次相隔整整五年,虽然女儿、女婿每年都邀请我们去那里过清凉的夏天,可是我们总感到这个城市虽然美、气候宜人,但是它似乎已经定型了,几年里没什么变化,好玩的地方都玩过了,再没有什么新鲜感,所以一直没有成行。直到从气象预报里得知今年上海的夏天会比往年更热、连续高温天数也会更长,这才下决心到那里去避暑。 一出机场,就明显地觉得温哥华变了,这几年竟建成了那么多高层办公楼、公寓住宅,这个城市变高了、更现代化了。为了迎接2010年在那里举办冬季奥运会,一条从机场到市中心的架空轨道交通线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 更大的变化是发生在我那可爱的小外孙身上:外表上从一个瘦小的小男孩变成了1.7米多的大小伙子;从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了明年将进大学的高中生。更大的变化是他内在的意识上,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 第一次去探亲,他和爸爸妈妈去温哥华不久,英语还没掌握、母语还没忘记,所以和我之间的话很多、也很亲昵,我回国以后,每当他爸爸、妈妈打电话回家,他总是抢着和我讲个没完。 第二次去,他已经上小学了,英语逐渐过关,母语却逐渐忘了,和我之间由于交流的困难也开始有了距离。打电话回家时,也只会重复“外婆你好,我很想你”这样简单的几句话。 第三次去,他已经融入那里的环境,英语完全过关了,母语更加退步了。在家里和爸爸妈妈完全用英语对话,当我规定他们在家里必须讲汉语以后,他的话明显地减少了,学校里有什么有趣的事,他要“长篇大论”地对爸爸妈妈讲的时候,就躲到他们房间里叽里呱啦讲英语,更加让我担忧的是他竟然把自己当作是加拿大人。任何国际比赛中,加拿大获胜了他就兴高采烈,还说加拿大的国歌比中国的好听。回国以后我曾写过一篇名为“不愿他成为外黄内白的香蕉人”,表达自己当时的担忧心情。为了改变这种情况,2004年暑假我要他们一家回国探亲,我不仅带他全面地观光了上海,还陪他到北京、西安、长江三峡等地游览,使他大开了眼界:原来中国这么大,既古老又现代化…… 这一次大不一样了,他的母语进步得那么快。在家里,再也听不到他讲英语,汉语相当流利,词汇也比较丰富,偶然碰到冷门的字句他不会讲,爸爸妈妈教他以后,他马上重复两遍,一定要记住的样子。女儿还告诉我,他现在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荣,在学校总炫耀自己是上海人,还打算大学毕业以后要回上海工作呢。他说自己是中国人,不会讲汉语多难为情呀! 由此,使我联想到,为什么现在海归派越来越多?因为国家发达了,对游子有了吸引力,连在国外长大的孩子也有了回归祖国的愿望,这说明时代在变,人的思想意识也随之在变,祖国富强了,游子们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都会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