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新都会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职场方圆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8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08版: 阅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叶挺之子叶正明回忆父亲
叶挺将军的最后岁月(上)

王 凡

  ■ 叶挺将军全家合影。左起:叶挺、长子叶正大、次子叶正明、四子叶华明、长女叶扬眉、次女叶剑眉、夫人李秀文,她怀抱的是七子叶正光

  ◆ 王 凡

  叶正明是叶挺将军生命最后阶段生活在他身边时间最长、年纪最长的孩子。对于父亲,他有许多话埋藏心头很久了,却一直没有说出来。在一次新四军军史研究会上,他突然表示愿意讲讲他自己心目中的父亲。几天后,我们来到他的家中。他从上午一直谈到了午后。此后,我们又围绕他父亲的生平长谈了一次。然而,文章写成后,他过目不久,就因病与世长辞了。本文节选的,便是他对父亲的最后追忆。文章选自《纵横》2007年第8期。

  叶挺来到了桂林,与分别了4年多的亲属和孩子们相聚

  自1941年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叶挺被强行扣押后,相继辗转上饶、桂林、重庆、恩施等地,一直处于严密禁锢状态。1943年五六月间,驻湖北宜昌日军以6个师团的兵力进攻鄂西,直逼国民党第六战区门户。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陈诚指挥14个军,与之苦战月余,致使日军在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后撤离战场。蒋介石对鄂西奏捷很高兴,提议组织慰问团赴前线慰问,并邀约各报刊记者随团前往采访报道,烘托气氛,中共主办的《新华日报》亦接到邀请。

  周恩来闻知此讯后,亲定由《新华日报》记者陆诒去鄂西战区采访。行前,周恩来向与叶挺有一面之交的陆诒布置说:你此行有一项特殊任务。叶挺现在恩施,由第六战区司令陈诚负责看管,你带上我的亲笔信单独见陈诚,向他提出单独拜访叶挺,我料他不致拒绝。

  陈诚看了周恩来的信后,果然安排陆诒与叶挺见了面。此后,叶挺的子女们,随叶挺的连襟麦畅生一家由澳门迁移到了广西桂林,而叶挺亦随之请陈诚替他向委员长说项,允许他和夫人李秀文离开恩施前往桂林。叶正明说,这一切都是周恩来安排的,此前,母亲曾到重庆探监,到恩施与父亲见面,也是周总理一手安排的。

  陈诚将叶挺希望赴桂林与家人团聚的请求报告了蒋介石,但蒋介石考虑到曾参与“福建事变”、几度高举反蒋旗帜的粤军老资格李济深正在桂林公干,担心与粤军有渊源的叶挺和李济深搞在一起于己不利,遂不同意他到桂林,而允其移住柳州,由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继续“照顾”。

  深通世故的张发奎并不愿意叶挺到他的地盘上来,认为这是陈诚将“烫手的山芋”甩给了他,因此对叶挺冷冰冰的。当叶挺提出从柳州赴桂林时,张亦不曾留难就放他走了。就这样,叶挺来到了桂林,与分别了4年多的亲属和孩子们相聚。

  叶正明在《我的爸爸叶挺将军》一文中,记述了当时见面的情景:“已经有四年多没有见到父亲了,见面时,一切都变了,胖胖的脸已经显得削瘦了,乌黑的头发,已浮上了一丝丝的斑白了。这些究竟是谁给予我亲爱的父亲的呢?我们懂得憎恨了。”

  我预感父亲的情况不妙,眼睛渐渐地模糊了

  刚到桂林时,叶挺夫妇和岳母、连襟及孩子一大家16口,都住在由李济深安排的一家小旅馆里。当时外间都传说叶挺获得了自由,这是因为蒋介石给了他一个“第四战区高参”的空衔,实际上是以此作为继续软禁叶挺的挡箭牌。 “我们始终享受着‘照顾’。”叶正明说,“旅馆隔壁就住着特务,前面马路上的一个小铺子里也有特务,父亲出门上街,那不必说特务肯定会跟着。就是连我这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子,上学时也被特务跟着,一直‘护送’到学校门口才作罢。”  “高参”的薪金不算少,但因战时货物奇缺,物价飞涨,加上住旅馆,16人的大家庭吃穿用,经济顿显拮据。为减少开支,靠了一些朋友的帮助,叶挺在七星岩一带找到了一间不算便宜的房子住下,每月纳租米二石二斗。

  “当天气渐渐冷了的时候,妈妈的肚子也一天天地沉重起来,到了8月中旬,生了一个小弟弟,这是第九个了。物价的高涨与小弟弟的出世,使父亲生活的负担更加重了,生活的鞭子,把我们赶到快无路可走了。但更让人心烦的是特务的骚扰,他们像一群多疑的狐狸,总疑心你有什么‘异动’,影子般严密地监视着我们。”

  叶正明给我们讲了几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些特务开始不认识叶挺,而是把他的连襟麦畅生当作了叶挺。为了挣点钱补贴家用,麦畅生有时上街摆摊变卖一些家中器物,结果总有特务来找麻烦。还有一次,捉壮丁的人闯进叶挺家,他们不知道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的人是蒋介石亲命的高参,竟蛮横地说:你应该出去当兵了。叶挺听罢一笑,说:“我想你大概应该知道我是哪一个吧?”捉壮丁的大概想起了什么,连忙堆起笑脸说:“不,不,我不知道,请原谅。”边说着边忙不迭地走了。

  后来,叶挺又搬了一次家,搬到更为偏僻的观音山麓一个防空区里。新家的后面有一座不太大也不太小的石头山,前面有一大块空地。“开荒吧,我们几个孩子除了上学以外,就整天拿着锄头,消磨在屋前的荒地上。带领我们的父亲干得尤其起劲……过了几天,父亲从市场上买了十多只羊回来。从此,我们放了学回家后又多了一项工作——赶羊。”

  特务们像尾巴一样马上就跟来了。在距叶挺家前五六丈的马路边的一个小铺子里,住了四个特务,隔壁也住了一个。隔壁的特务常常拿着一根拐杖,跟着孩子们上山赶羊。小铺子里的四个特务,则专门在叶家人上街时盯梢。

  在桂林,虽然依旧处于被软禁的状态,但叶挺还是能和李济深、何香凝等故交,柳亚子、千家驹等社会名流过往互谒;周恩来也可通过地下关系,与他联络;一些新四军的老旧部,也悄悄地登门造访。这都是恩施的禁锢没法比的,叶挺长久紧蹙的眉宇稍稍舒展。然而这样的日子也就过了半年左右,蒋介石获悉叶挺在桂林与社会各界广泛接触的消息,极度不安起来。

  叶正明说:“1943年12月25日,我和家里的其他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发现父亲房间的门是锁着的。外婆一脸忧愁地告诉我们:‘你爸爸被绑了,你妈妈现在正设法打听消息。’我预感父亲的情况不妙,眼睛渐渐地模糊了……”

  第二天,有一个穿军服的人拿了一封信走进叶家,对李秀文说:“叶高参叫我来请二少爷、四少爷、五小姐一道去。这里有他的亲笔信。”所谓二少爷、四少爷、五小姐,就是叶正明、叶华明、叶扬眉。李秀文看确系叶挺亲笔所写,就问来人:“要把他们送到哪里去?”来人说:“我不知道,这是上边的命令。不过行李要尽量带少些,坐飞机去呢。下午6点钟我们再来接他们。”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